油松幼龄人工林土壤质量对间伐强度的响应

被引:41
作者
于海群 [1 ]
刘勇 [1 ]
李国雷 [1 ]
李瑞生 [2 ]
吕瑞恒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关键词
油松; 间伐强度; 土壤酶; 土壤养分;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8.03.036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18 a生初植密度为3 130株/hm2的油松人工林进行了35.7%,49.2%和64.2%共3种不同强度间伐及无间伐对照共4个处理。3 a后,对上述4个密度林分内0—20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18 a生油松林进行间伐可以提高林内土壤质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林内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明显升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上述指标影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可以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随着保留密度降低,林内土壤质量综合评分依次为:-1.061,0.032,0.347和0.682。其中,保留密度为1 075株/hm2的油松幼龄林土壤综合评分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 [J].
郭蓓 ;
刘勇 ;
李国雷 ;
甘敬 ;
徐扬 .
林业科学, 2007, (07) :128-133
[2]   不同强度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马履一 ;
李春义 ;
王希群 ;
徐昕 .
林业科学, 2007, (05) :1-9
[3]   林分结构调整对固沙林地生态环境影响 [J].
潘德成 ;
姜涛 ;
于涛 .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7, (02) :4-5
[4]   晋南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J].
吴忠红 ;
杜新民 ;
张永清 ;
裴雪霞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1) :296-298
[5]   人为干扰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张希彪 ;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报, 2006, (11) :3685-3695
[6]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J].
曹云 ;
杨劼 ;
宋炳煜 ;
黄和平 ;
杨明博 ;
郑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3) :397-402
[7]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张鼎华 ;
叶章发 ;
范必有 ;
危廷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5) :672-676
[8]   杉木人工林种群密度与生长规律研究 [J].
洪伟 ;
吴承祯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1, (04) :293-296
[9]   油松、刺槐林潜在耗水量的预测及其与造林密度的关系 [J].
孙鹏森 ;
马李一 ;
马履一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2) :1-6
[10]   关于杉木林下植被对改良土壤性质效用的研究 [J].
盛炜彤 ;
杨承栋 .
生态学报, 1997, (04) :43-45+4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