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66
作者
罗建勋
顾万春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3] 现工作单位为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4] 成都
[5] 北京
关键词
云杉; 天然群体; 表型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系统揭示云杉全分布区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 ,以其全分布区 10个有代表性天然群体 ,每个群体 30个个体为试材 ,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等 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 :云杉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差异。云杉球果、针叶、种鳞、种翅和种子 5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19 14 %、2 6 4 6 %、13 5 8%、19 78%和 174 0 % ,种鳞性状稳定性较其他性状高。表型分化系数 (VST)的变幅为 2 0 9%~ 4 0 6 2 % ,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 30 99%。群体间变异 (30 99% )小于群体内变异 (6 9 0 1% )。 17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 ,球果长度、球果径、种鳞长度、种鳞宽度和种子千粒重为云杉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云杉种内群体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纬度为主的单向变异模式 ,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云杉群体可以划分为 5类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云杉表型与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J].
罗建勋 ;
顾万春 .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02) :255-262
[2]   红皮云杉群体遗传多样的研究 [J].
张含国 ;
孙立夫 ;
韩继凤 ;
丰宝林 .
植物研究, 2003, (02) :224-229
[3]   云杉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 [J].
罗建勋 ;
李晓清 ;
孙鹏 ;
黄晓江 ;
李树全 ;
黄春力 ;
扬毅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1) :9-11
[4]   白皮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J].
李斌 ;
顾万春 ;
卢宝明 .
生物多样性, 2002, (02) :181-188
[5]   栎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J].
李文英 ;
顾万春 .
世界林业研究, 2002, (02) :42-49
[6]   云南红豆杉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J].
陈少瑜 ;
吴丽圆 ;
李江文 ;
项伟 ;
周云 .
林业科学, 2001, (05) :41-48
[7]   生态梯度轴(EGA)区划林木育种区的研究 [J].
顾万春 ;
李斌 ;
郭文英 ;
胡新生 ;
阎洪 ;
游应添 ;
国丰富 .
生态学报, 1997, (02) :49-51+54-59
[8]   林木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研究概述 [J].
李长喜 .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06) :657-664
[9]   用同工酶研究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构 [J].
葛颂 ;
王明庥 ;
陈岳武 .
林业科学, 1988, (04) :399-409
[10]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学研究.[M].刘庆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