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江晶
张仁陟
海龙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黄绵土;
耕作方式;
无机磷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并已经进行了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蒋-顾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78.6%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且以Ca-P占绝大多数。无机磷各形态含量排列顺序为:Ca1-0P>Ca8-P>O-P>Al-P>Fe-P>Ca2-P。与传统耕作不覆盖(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均可降低土壤中的Ca8-P、O-P和0—5 cm土层中的Ca10-P含量,其中NTS最为明显;NTS处理可提高土壤中的Al-P、Fe-P含量。不同处理中,Ca2-P、Ca8-P、Al-P、Fe-P均以0—5 cm土层中含量最高,且随着土层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是Ca10-P以5—10 cm土层含量最高;各处理O-P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1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