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江晶
张仁陟
海龙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黄绵土; 耕作方式; 无机磷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并已经进行了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蒋-顾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78.6%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且以Ca-P占绝大多数。无机磷各形态含量排列顺序为:Ca1-0P>Ca8-P>O-P>Al-P>Fe-P>Ca2-P。与传统耕作不覆盖(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均可降低土壤中的Ca8-P、O-P和0—5 cm土层中的Ca10-P含量,其中NTS最为明显;NTS处理可提高土壤中的Al-P、Fe-P含量。不同处理中,Ca2-P、Ca8-P、Al-P、Fe-P均以0—5 cm土层中含量最高,且随着土层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是Ca10-P以5—10 cm土层含量最高;各处理O-P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磷形态的影响 [J].
海龙 ;
王平 ;
张仁陟 ;
王玲英 ;
张春红 ;
韩国君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5) :95-99
[2]   长期耕作施肥对白浆土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J].
向春阳 ;
马艳梅 ;
田秀平 .
作物学报, 2005, (01) :48-52
[3]   23年肥料定位试验0~100cm土壤剖面中各形态磷之间的关系研究 [J].
吕家珑 ;
张一平 ;
陶国树 ;
韩新宁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48-50
[4]   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无机磷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Ⅰ.对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及比例的影响 [J].
束良佐 ;
邹德乙 .
辽宁农业科学, 2001, (01) :4-7
[5]   植物的磷营养:磷酸盐运转系统及其调节 [J].
宋克敏 .
植物学通报, 1999, (03) :60-65
[6]   黑土长期施肥对土壤磷的影响 [J].
郑铁军 .
土壤肥料, 1998, (01) :39-41
[7]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研究 [J].
林治安 ;
谢承陶 ;
张振山 ;
张雪瑶 .
土壤通报, 1997, (06) :35-37
[8]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 [J].
沈仁芳 ;
蒋柏藩 .
土壤学报, 1992, (01) :80-86
[9]   京郊菜园土壤元素累积与转化特征 [J].
沈汉 .
土壤学报, 1990, (01) :104-112
[10]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的测定方法 [J].
顾益初 ;
蒋柏藩 .
土壤, 1990, (02) :101-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