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解释

被引:11
作者
孔群喜 [1 ,2 ]
王晶 [1 ]
王紫绮 [1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
[2]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OFDI); 逆向技术溢出; 经济增长质量; 吸收能力;
D O I
10.19654/j.cnki.cjwtyj.2018.10.012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渐跃升至重要地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能够带来中国经济的"有质"增长值得深思。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的CH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整体检验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门槛效应。(2)分区域检验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三项分类指标的影响效果存在着非线性的空间差异性,但三大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均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3)表征吸收能力的人力资本、研发强度以及技术差距均能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效果,且作用过程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以上这些结论不仅为全面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和区域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现实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制度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扩展边际的分析视角 [J].
陈培如 ;
冼国明 ;
马骆茹 .
世界经济研究, 2017, (02) :50-61+136
[2]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研究 [J].
潘雄锋 ;
闫窈博 ;
王冠 .
统计研究, 2016, 33 (08) :30-36
[3]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证分析 [J].
詹新宇 ;
崔培培 .
财政研究, 2016, (08) :40-53+39
[4]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实证分析 [J].
尹东东 ;
张建清 .
国际贸易问题, 2016, (01) :109-120
[6]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 [J].
李梅 ;
柳士昌 .
管理世界, 2012, (01) :21-32+66
[7]   国际R&D、吸收能力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李梅 ;
金照林 .
国际贸易问题, 2011, (10) :124-136
[8]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 [J].
钞小静 ;
惠康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6) :75-86
[9]   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 [J].
赵娜 ;
张晓峒 .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03) :86-94
[10]   VAR模型框架下外商直接投资时滞效应的动态分析 [J].
刘琛 ;
卢黎薇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10) :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