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板电极直流负电晕放电脉冲过程中的电子特性研究

被引:27
作者
廖瑞金 [1 ]
伍飞飞 [1 ,2 ]
刘康淋 [1 ]
汪可 [3 ]
高竣 [1 ]
左志平 [1 ]
机构
[1] 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天府新区供电公司
[3] 不详
关键词
负电晕放电; 数值计算;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产生和消散特性;
D O I
10.19595/j.cnki.1000-6753.tces.2015.10.042
中图分类号
O461.2 [各类型放电];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揭示负电晕放电过程的电子特性,本文对棒-板间距3.3mm,施加电压-5.0kV,大气压强1.0atm(1atm=101 325Pa),环境温度300K时的空气(N2:O2=4:1)负电晕放电微观过程进行数值计算,该过程主要通过求解改进的电子连续性方程、电子平均能量方程、重粒子连续性方程和泊松方程实现,计算结果表明单次脉冲的波形特性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文中选取单次脉冲持续周期内的6个典型时间点对负电晕放电过程中的电子特性进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电子温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场致电离区,随着放电时间的发展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温度值也随之减小。电子密度在阴极鞘内近似为0,在阴极鞘外层具有最大值,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电子分布区域由阴极向阳极扩展,并且棒-板间隙内的电子密度逐渐增加。R1和R2分别为与N2和O2有关的碰撞电离反应,是电子增殖的主要过程,在整个放电过程中R1和R2的反应速率几乎保持一致;R17是涉及N2、N2+和电子的三体复合反应,在电子消散过程中占绝对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19 / 32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棒—板电极直流负电晕放电特里切尔脉冲的微观过程分析 [J].
伍飞飞 ;
廖瑞金 ;
杨丽君 ;
刘兴华 ;
汪可 ;
周之 .
物理学报, 2013, 62 (11) :348-357
[2]   一种分裂导线直流电晕起晕电压的计算方法 [J].
欧阳科文 ;
崔翔 ;
焦重庆 ;
何佳美 ;
陈国文 .
电工技术学报, 2013, 28 (03) :177-182
[3]   特高压电晕笼直流分裂导线正极性电晕起始特性分析 [J].
刘云鹏 ;
朱雷 ;
律方成 ;
谢雄杰 ;
尤少华 .
电工技术学报, 2013, 28 (01) :73-79
[4]  
Local electron mean energy profile of positive primary streamer discharge with pin-plate electrodes in oxygen nitrogen mixtures[J]. 司马文霞,彭庆军,杨庆,袁涛,施健.Chinese Physics B. 2013(01)
[5]   大气压直流正电晕放电暂态空间电荷分布仿真研究 [J].
廖瑞金 ;
伍飞飞 ;
刘兴华 ;
杨帆 ;
杨丽君 ;
周之 ;
翟蕾 .
物理学报, 2012, 61 (24) :370-380
[6]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direct current air corona discharge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J]. 刘兴华,何为,杨帆,王虹宇,廖瑞金,肖汉光.Chinese Physics B. 2012(07)
[7]   空气放电中电子输运参数的计算与分析 [J].
刘兴华 ;
何为 ;
杨帆 ;
肖汉光 ;
马俊 .
高电压技术, 2011, 37 (07) :1614-1619
[8]   特高压输电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J].
舒印彪 ;
张文亮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31) :1-6
[9]   同轴电极脉冲电晕放电形态的研究 [J].
廖敏夫 ;
段雄英 ;
李劲 .
电工技术学报, 2002, (04) :26-30
[10]   等离子体化学基础 [J].
胡征 .
化工时刊, 2000, (07)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