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煤田中南部大地热流及其煤层气资源效应

被引:24
作者
谭静强 [1 ]
琚宜文 [1 ]
张文永 [2 ]
侯泉林 [1 ]
谭永杰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2]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现今地温场; 热导率; 大地热流; 煤层气; 资源效应; 二叠系煤系地层; 淮北煤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基于淮北煤田中南部的现今地温场分析和所测定的62块样品的热导率,计算了研究区的大地热流值,并绘制了大地热流分布图.结果表明,淮北煤田中南部平均大地热流值约为60mW/m2,与同处华北板块的其他主要能源盆地相比有所差异,而与研究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及深部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大地热流分布总体具有东南、中部、西北相对偏高,而东北、西南相对偏低的特点.通过对研究区二叠系煤系地层埋藏深度和温度计算,绘制了二叠系煤系地层底界面的温度分布图,以此将二叠系煤系地层的温度条件、煤层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煤变质程度以及研究区构造-埋藏演化史等相结合,从地温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淮北煤田中南部二叠系煤层现今可能所处的生气状态.研究表明,淮北煤田二叠系煤系地层较低的现今地温、较高的镜质组反射率、煤级以中高变质煤为主以及煤系沉积后的构造演化等,都比较适合次生生物成因气的生成,而与热成因气、原生生物成因气的生存条件不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855 / 86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淮北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的构造控制 [J].
谭静强 ;
琚宜文 ;
张文永 ;
侯泉林 ;
谭永杰 .
煤炭学报, 2009, 34 (04) :449-454
[2]   淮北煤田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谭静强 ;
琚宜文 ;
侯泉林 ;
张文永 ;
谭永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3) :732-739
[3]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生油岩系底界面温度分布 [J].
龚育龄 ;
王良书 ;
刘绍文 ;
李成 ;
韩用兵 ;
李华 ;
蔡进功 .
地质科学 , 2008, (01) :1-11
[4]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现今地温特征及其与天然气生成关系研究[J]. 周庆华,冯子辉,门广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2)
[5]   海拉尔盆地现今地温场与油气的关系 [J].
崔军平 ;
任战利 ;
苏勇 ;
张盛 ;
刘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4) :445-450
[6]   南华北盆地群地温场研究 [J].
张鹏 ;
王良书 ;
刘绍文 ;
李成 ;
丁增勇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2) :604-608
[7]   南华北盆地群岩石圈热-流变结构 [J].
张鹏 ;
王良书 ;
刘绍文 ;
李成 ;
丁增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4) :530-536
[8]   华北地区深部构造特征 [J].
邢作云 ;
邢集善 ;
赵斌 .
地质科技情报, 2006, (06) :17-23+36
[9]   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与煤层气产出性能研究 [J].
姚艳斌 ;
刘大锰 ;
黄文辉 ;
汤达祯 ;
唐书恒 .
煤炭学报, 2006, (02) :163-168
[10]   沁水盆地大地热流与地温场特征 [J].
孙占学 ;
张文 ;
胡宝群 ;
潘天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