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黄土高原区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与成因研究

被引:23
作者
卓玛兰草
刘普幸
张亚宁
王洪岩
曹立国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影响因子;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1.4 [蒸发与蒸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甘肃黄土高原区12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了其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9a来,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和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的潜在蒸散量均呈上升趋势。在四季中,潜在蒸散量的值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潜在蒸散量空间差异显著,潜在蒸散量的值表现为自北向南递减,其中最大值在景泰为1 105.82mm,最小值在岷县为772.31mm。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年均潜在蒸散量所受气候因子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为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而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为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辐射项主要受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影响,动力项主要受风速影响,辐射项的值都远大于动力项。不同气候区辐射项均呈上升趋势,但动力项有所不同,在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呈下降趋势,斜率为-0.631mm/a,在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呈上升趋势,斜率为0.415mm/a。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5+287 +2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甘肃省不同气候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王素萍
    张存杰
    韩永翔
    [J]. 中国沙漠, 2010, 30 (03) : 675 - 680
  • [2] 近60年来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
    曾丽红
    宋开山
    张柏
    王宗明
    杜嘉
    [J]. 水科学进展, 2010, 21 (02) : 194 - 200
  • [3] 华北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
    刘园
    王颖
    杨晓光
    [J].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 923 - 932
  • [4] 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潜在蒸散和干湿状况分析
    何慧根
    胡泽勇
    荀学义
    孙俊
    郝丽
    徐丽娇
    彭雯
    [J]. 高原气象 , 2010, (01) : 10 - 16
  • [5] 河西地区1960年至2008年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分析
    王亚敏
    张勃
    戴声佩
    王海军
    郭铃霞
    康淑媛
    [J]. 资源科学, 2010, 32 (01) : 139 - 148
  • [6] 中国天山山区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
    张明军
    李瑞雪
    贾文雄
    王旭峰
    [J]. 地理学报, 2009, 64 (07) : 798 - 806
  • [7]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
    贾文雄
    何元庆
    王旭峰
    李宗省
    [J].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2) : 159 - 167
  • [8] 西辽河流域1952年~2007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趋势
    孙小舟
    封志明
    杨艳昭
    [J]. 资源科学, 2009, 31 (03) : 479 - 484
  • [9] 中国北方近50年潜在蒸发的变化
    谢贤群
    王菱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 683 - 691
  • [10] 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王鹏祥
    杨金虎
    张强
    何金海
    王德民
    陆登荣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6) : 649 - 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