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协同性辩护理论

被引:15
作者
陈瑞华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独立辩护; 自主性辩护; 协同性辩护; 委托代理关系; 忠诚义务; 有效辩护;
D O 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18.03.001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在对独立辩护人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在将被告人辩护能力加以激活的前提下,有必要提出一种旨在对辩护律师与委托人关系进行重新调整的协同性辩护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辩护律师作为委托人辩护权的协助行使者,不应垄断这一诉讼权利的行使,而应在激活委托人辩护权的前提下,与其经过充分协商和讨论,形成协调一致的辩护思路,并确立各自在刑事辩护中的分工角色,最大限度地形成刑事辩护的合力,从而追求较为理想的辩护效果。假如我们接受了这一新的理论,那么,诸如被告人的阅卷权、辩护律师的告知和沟通义务、法庭上被告人与辩护律师席位的布局、辩护律师无效辩护的后果等一系列制度安排,都应被纳入辩护制度改革的议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 / 2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有效辩护问题的再思考 [J].
陈瑞华 .
当代法学, 2017, 31 (06) :3-13
[2]   修改《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的几点说明 [J].
韩嘉毅 .
中国律师, 2017, (09) :45-47
[3]   《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的几点理解 [J].
许兰亭 .
中国律师, 2017, (09) :43-44
[4]   关于《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修改的几个问题 [J].
田文昌 .
中国律师, 2017, (09) :36-37
[6]   论辩护律师的忠诚义务 [J].
陈瑞华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 56 (03) :5-20
[7]   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辩护问题 [J].
陈瑞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5) :94-105
[8]   论被告人的自主性辩护权——以“被告人会见权”为切入的分析 [J].
陈瑞华 .
法学家, 2013, (06) :140-152+177
[9]   独立辩护人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J].
陈瑞华 .
政法论坛, 2013, 31 (06) :13-24
[10]   论被告人的阅卷权 [J].
陈瑞华 .
当代法学, 2013, 27 (03) :12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