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近郊区光化学烟雾模拟研究

被引:29
作者
石玉珍 [1 ]
王庚辰 [2 ]
徐永福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光化学烟雾; O3; 前体物; 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EKMA(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内置的CB-IV化学反应机理对2000年夏季北京市近郊区光化学污染进行研究,得到了前体物VOC、NOx与O3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EKMA曲线。模拟过程中对前体物VOC、NOx和CO的逐时排放进行两种假定,排放1:假定逐时排放量为全天排放的24 h平均值;排放2:假定来自流动源的排放量与机动车流量线性相关,其他源的排放仍遵循排放1的假定。同时,对混合层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6种情况的敏感性检验。结果表明,混合层以上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对O3模拟值影响不大,当混合层以上污染物浓度设置为它们在300 m处初始浓度的10%以下时,O3最大小时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都较小,O3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的点均落在EKMA脊线的左侧或者脊线上,说明O3模拟值与前体物VOC逐时排放的变化密切相关。敏感性实验表明VOC排放量减半引起O3模拟值降低16%左右,而NOx排放量减半只引起O3模拟值下降8%,说明影响北京地区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前体物是VOC。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北京上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特征 [J].
王庚辰 ;
孔琴心 ;
陈洪滨 ;
宣越健 ;
万小伟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5) :743-748
[2]   碳键机制(CB-IV)模拟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研究 [J].
余琦 ;
马蔚纯 ;
陈立民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633-639
[3]   大气光化学烟雾反应机理比较(Ⅰ)O3和NOx的比较 [J].
刘峻峰 ;
李金龙 ;
白郁华 .
环境化学, 2001, (04) :305-312
[4]   鼎湖山森林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和分析 [J].
白建辉 ;
徐永福 ;
陈辉 ;
王庚辰 ;
石立庆 ;
孟泽 ;
黄忠良 ;
孔国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3) :370-380
[5]   城市低层大气臭氧生成的模拟研究 [J].
蒋维楣 ;
蔡晨霞 ;
李昕 .
气象科学, 2001, (02) :154-161
[6]   人为源排放VOC对北京地区臭氧生成的贡献 [J].
王雪松 ;
李金龙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06) :22-26
[7]   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及其验证 II.东亚地区对流层臭氧及其前体物模拟 [J].
张美根 .
大气科学, 2005, (06) :84-94
[8]   一次污染物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 [J].
罗蕊 ;
王学中 ;
林国梁 ;
钱九红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4) :26-30
[9]   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 [J].
安俊岭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4) :652-657
[10]   北京大气CH4、CO2、TOC日变化规律及垂直分布的自动连续观测 [J].
何新星 ;
王跃思 ;
刘广仁 ;
孙扬 .
中国环境监测, 2005, (03)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