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不同生态区大气氮沉降量的初步估算

被引:17
作者
魏样 [1 ]
同延安 [1 ]
乔丽 [2 ]
刘学军 [3 ]
段敏 [1 ]
李俊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陕西省气象局
[3] 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
生态区; 氮沉降; 干沉降; 湿沉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08年,对陕西省4个不同生态区5个监测点的干湿沉降输氮量进行为期1年的观测研究,旨在对不同生态区大气氮沉降量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2008年各生态区总无机氮(TIN)沉降量在8.25~16.12kg·hm-2之间,其中以地处长城沿线风沙草原生态区的榆林地区最小,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的杨凌地区最大。榆林、洛川、西安、杨凌以及安康地区NH4+-N沉降量分别为3.10、3.66、8.60、9.14和9.96kg·hm-2,NO3--N沉降量分别为5.15、7.54、6.29、6.98和5.66kg·hm-2,NH4+-N沉降量的不同是造成TIN沉降量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各生态区湿沉降输氮量为6.57~14.43kg·hm-2,干沉降输氮量为1.19~2.74kg·hm-2,均显示出一定的时间变异性。受降雨量影响,湿沉降量在降雨量大的夏秋季较高,降雨量小的冬春季较低;干沉降量则与之相反,可能是由于雨水的冲刷作用和冬春季节扬尘天气较多引起的。
引用
收藏
页码:795 / 8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黄土区降水降尘输入农田土壤中的氮素评估 [J].
王志辉 ;
张颖 ;
刘学军 ;
同延安 ;
乔丽 ;
雷小鹰 .
生态学报, 2008, (07) :3295-3301
[2]   江西红壤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通量的研究 [J].
王体健 ;
刘倩 ;
赵恒 ;
周静 ;
樊建凌 .
土壤学报, 2008, (02) :280-287
[3]  
大连地区湿沉降氮量浅析[J]. 姜秀玲,史锟.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7(06)
[4]  
大连地区湿沉降氮量浅析[J]. 姜秀玲,史锟.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7 (06)
[5]   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 [J].
张颖 ;
刘学军 ;
张福锁 ;
巨晓棠 ;
邹国元 ;
胡克林 .
生态学报, 2006, (06) :1633-1639
[6]   大气湿沉降向太湖水生生态系统输送氮的初步估算 [J].
宋玉芝 ;
秦伯强 ;
杨龙元 ;
胡维平 ;
罗潋葱 .
湖泊科学, 2005, (03) :226-230
[7]   太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及生态学意义:以常熟生态站为例 [J].
王小治 ;
朱建国 ;
高人 ;
宝川靖和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9) :1616-1620
[8]   稻田氮肥的氨挥发损失与稻季大气氮的湿沉降 [J].
苏成国 ;
尹斌 ;
朱兆良 ;
沈其荣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1884-1888
[9]   羊草草地生态系统干湿沉降氮输入量的动态变化 [J].
李玉中 ;
祝廷成 ;
姜世成 .
中国草地, 2000, (02) :25-28
[10]   陕西关中湿沉降输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 [J].
李世清 ;
李生秀 .
农业环境保护, 1999, (03)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