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143
作者
寿亦萱 [1 ,2 ]
张大林 [2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美国马里兰大学大气海洋科学系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城市边界层; 能量平衡; 研究展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展,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领域的问题,受到包括大气环境、区域气候、水文和生态等多学科科学家的关注。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城市热岛问题的研究获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的综合分析,归纳出城市热岛研究中采用的3类主要方法——观测(外场试验和遥感技术)、数值模拟以及实验室仿真法。系统地回顾了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历史,重点对与城市热岛关系最密切的城市边界层、热岛环流与复杂地形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平衡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最后对城市热岛问题未来8个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沿海和复杂地形附近的城市热岛问题、城市群间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城市化与空气污染问题、城市热岛效应对平均降水的影响、城市化对雾和闪电的影响、城市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城市气候变化预测以及城市热岛效应减缓方案的制定,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粗略的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338 / 35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8 条
[1]  
A review on the generation, determination and mitig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J]. RIZWAN Ahmed Memon,DENNIS Y.C. Leung,LIU Chunho.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01)
[2]   人为热源对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何晓凤 ;
蒋维楣 ;
陈燕 ;
刘罡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1) :74-82
[3]   人为热对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研究 [J].
蒋维楣 ;
陈燕 .
大气科学, 2007, (01) :37-47
[4]   北京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 [J].
徐祥德 ;
丁国安 ;
卞林根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815-828
[5]   Numerical Study of Winter Urban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over Beijing Area [J].
李晓莉 ;
毕宝贵 ;
李泽椿 .
ActaMeteorologicaSinica, 2005, (03) :57-71
[6]  
Influencing domain of peripheral sources in the urban heavy pollution process of Beijing[J]. KANG Shichang,Paul A. Mayewski.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5(04)
[7]   BECAPEX科学试验城市建筑群落边界层大气环境特征及其影响 [J].
徐祥德 ;
丁国安 ;
卞林根 ;
谢立安 .
气象学报, 2004, (05) :663-671+715
[8]   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J].
陈隆勋 ;
周秀骥 ;
李维亮 ;
罗云峰 ;
朱文琴 .
气象学报, 2004, (05) :634-646
[9]   城市人为热对北京热环境的影响 [J].
佟华 ;
刘辉志 ;
桑建国 ;
胡非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3) :409-421
[10]   大气边界层和大气环境研究进展 [J].
胡非 ;
洪钟祥 ;
雷孝恩 .
大气科学, 2003, (04) :7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