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盆地形成与分类

被引:37
作者
鲁兵
李永铁
刘忠
雷振宇
徐可强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断裂构造带; 板内裂谷; 被动陆缘; 残留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1.12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青藏高原内由北向南主要发育有 4条巨型断裂构造带 :南昆仑断裂构造带、龙木错—金沙江断裂构造带、班公湖—怒江断裂构造带和雅鲁藏布江断裂构造带 ,以之为界 ,可以把青藏高原划分为昆仑块体、巴颜喀拉块体、羌塘—昌都块体、冈底斯块体、喜马拉雅块体。各块体内发育了多个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它们大多为“叠合盆地”。根据青藏高原内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地层的发育特征 ,结合板块构造理论 ,可把青藏高原划分为 2 7个中新生代“残留盆地”,依其原型盆地性质可把其归纳为板内裂陷、被动陆缘、弧间和弧前等 4种成因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4 +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及隆升的简要评述 [J].
肖序常 ;
王军 .
地质论评, 1998, (04) :372-381
[2]   喜马拉雅─祁连山地壳构造与大陆─大陆碰撞过程 [J].
曾融生 ;
丁志峰 ;
吴庆举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1) :49-60
[3]   西藏定日-青海格尔木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J].
史大年 ;
董英君 ;
姜枚 ;
赵红 ;
G.Poupinet ;
A.Hirn ;
A.Nercessian .
地质学报, 1996, (04) :291-297
[4]   羌塘茶布-双湖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和火山岩研究 [J].
邓万明 ;
尹集祥 ;
呙中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96-301
[5]   藏北羌塘盆地成油气地质条件探讨 [J].
易积正 ;
邓光辉 ;
张修富 .
地球科学, 1996, (02) :141-146
[6]   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分析 [J].
吴应林 ;
李兴振 ;
丘东洲 ;
颜仰基 .
地球科学, 1996, (02) :130-135
[7]   西藏特提斯构造域海相油气前景 [J].
费琪 ;
邓忠凡 .
地球科学, 1996, (02) :113-119
[8]   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及邻区特提斯海的特征 [J].
张以茀 .
青海地质, 1991, (01) :1-10
[9]  
西藏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缝合带研究.[M].李才等著;.地质出版社.1995,
[10]  
大陆岩石圈构造与资源.[M].徐贵忠;常承法主编;.海洋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