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申报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忧与思

被引:19
作者
刘志军 [1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2] 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与式保护; 保护评价; 警告摘牌制; 文化彩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后申报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主要面临狭义文化观的束缚、意识形态标签的羁绊、大众参与的边缘化与政府的包揽、利益博弈与政治筛选导致新的文化不平等、"名录"阶梯化带来的文化阶层化、"名录"利益化带来的文化封闭性、经费难以保障等问题。应尽快研究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评价体系;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级警告与摘牌机制;通过立法与制度建设推动参与式保护,杜绝政府包揽及文化部门与民间文化精英的垄断合谋;设立文化彩票或文体彩票,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可持续地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J].
高丙中 .
文艺研究, 2008, (02) :77-83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大众参与——以主客位视角为中心的探讨 [J].
刘志军 .
文化艺术研究, 2009, 2 (02) :7-13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透视 [J].
刘志军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09, (04) :26-35
[4]  
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 Redfield,R. . 1956
[5]  
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M]. 民族出版社 , 郝苏民, 2006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M]. 中国社会出版社 , 段宝林, 2007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J].
刘魁立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4) :1-8+19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J].
刘锡诚 .
西北民族研究, 2005, (01) :130-139+186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惑 [J].
戴廉 .
瞭望新闻周刊, 2005, (30)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