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地区地壳深部太古代残留岩片:来自航磁资料的证据

被引:7
作者
吴其反
路凤香
刘庆生
郑建平
王懋基
吴文鹂
机构
[1]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北京
[5] 北京
[6] 武汉
[7] 廊坊
关键词
地球物理测量; 区域磁场; 三维反演; 苏鲁造山带; 郯庐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 [地球物理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通过对新编1:100万航磁资料处理和三维反演,发现在苏鲁地区地壳深部约20~25 km处存在一规模巨大的呈北西方向展布的强磁性体,从郯庐断裂带西侧向东侧延伸,其埋深在断裂带两侧出现3~5 km的变化,东侧约为20km,西侧约为25 km,推测该磁性体为华北地块太古代变质岩系的残留体.这一磁性体的发现对于探讨苏鲁造山带构造模式和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的缝合线位置以及认识郯庐断裂带东侧上层地壳向北推移底界滑脱面的位置等问题有重要的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395 / 3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秦岭北界岩石圈组成及结构——河南明港地区深源捕虏体研究 [J].
路凤香 ;
王春阳 ;
郑建平 ;
张瑞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1-9
[2]   苏北大陆科学钻探靶区岩石物理性质 [J].
余钦范 ;
郭友钊 ;
孟小红 ;
姚长利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1) :93-100
[3]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演化的运动学与动力学 [J].
杨文采 ;
余长青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3) :346-359
[4]   中国超高压变质岩十五年研究进展 [J].
王清晨 .
地球学报, 2001, (01) :11-16
[5]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J].
徐佩芬 ;
刘福田 ;
王清晨 ;
从柏林 ;
陈辉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77-385+434
[6]   扬子板块俯冲、断离的地震层析成象证据 [J].
徐佩芬 ;
孙若昧 ;
刘福田 ;
王清晨 ;
从柏林 .
科学通报, 1999, (15) :1658-1661
[7]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地球物理调查(Ⅱ)──非地震方法 [J].
杨文采 ;
方慧 ;
程振炎 ;
徐宝利 ;
白金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4) :508-519
[8]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最新进展 [J].
从柏林 ;
王清晨 .
科学通报, 1999, (11) :1127-1141
[9]   郯城-涟水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J].
杨文采 ;
胡振远 ;
程振炎 ;
倪诚昌 ;
白金 ;
方慧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2) :206-217
[10]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地球物理调查(1)─—深反射地震 [J].
杨文采,程振炎,陈国九,胡振远,白金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1) :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