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界岩石圈组成及结构——河南明港地区深源捕虏体研究

被引:18
作者
路凤香
王春阳
郑建平
张瑞生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
[3] 武汉
[4] 武汉
关键词
岩石圈结构; 深源捕虏体; 拆离俯冲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位于北秦岭及华北块体交界处的明港地区发育有中基性火山角砾岩岩体群,侵位时代为178.31±3.77 Ma,火山岩为亚碱性系列安山玄武岩,火山角砾岩中含有丰富的下地壳和地幔的深源捕虏体,是揭示秦岭造山带边界岩石圈组成和结构的理想地点.对捕虏体岩套研究的结果表明,其中的镁铁质麻粒岩、榴辉岩、变辉长岩在微量元素及Pb同位素特征等方面与南秦岭块体的相似,代表了南秦岭俯冲至华北克拉通的下地壳下部的组成;滑石化的橄榄岩为上覆的华北块体的地幔楔物质,遭受了下覆南秦岭地壳释放的酸性熔/流体的交代.该区的深部模型为晚古生代以后,南秦岭岩石圈向北拆离俯冲,它的上部垫置于北秦岭之下;下部继续向北俯冲于华北块体之下.中生代早期北秦岭向北仰冲,华北块体呈鳄鱼状向南楔入到秦岭造山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Garnet-bearing Granulite Facies Rock Xenoliths from Late Mesozoic Volcaniclastic Breccia, Xinyang, Henan Province[J]. ZHENG Jianping, SUN Min, LU Fengxiang, WANG Chunyangand ZHONG Zengqiu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1(04)
  • [2] 大别山北麓尖晶石橄揽岩中石榴辉石岩包体的成因[J]. 游振东,钟增球,索书田,郑曙.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 [3] 大别-苏鲁构造带三叠纪碰撞缝合线的位置
    索书田
    钟增球
    游振东
    [J]. 地球科学, 2000, (02) : 111 - 116
  • [4] 中国东部地壳的结构和组成
    高山
    骆庭川
    张本仁
    张宏飞
    韩吟文
    赵志丹
    HartmutKern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3) : 204 - 213
  • [5] 桐柏地区变质杂岩和侵入岩类Pb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张宏飞
    张利
    高山
    张本仁
    王林森
    [J]. 地球科学, 1999, (03) : 54 - 58
  • [6] 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与秦岭造山带古地幔组成及状态的对比
    路凤香
    郑建平
    王方正
    孙平
    刘永顺
    赵磊
    [J]. 地球科学, 1997, (03) : 25 - 29
  • [7] 中国合肥盆地新生代火山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从柏林,王清晨,张海政,阎欣,江来利
    [J]. 岩石学报, 1996, (03) : 370 - 381
  • [8]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陆壳俯冲碰撞——花岗质岩浆源区同位素示踪证据
    张宏飞
    张本仁
    赵志丹
    骆庭川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 231 - 236
  • [9] 东秦岭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
    曹家敏,朱介寿,吴德超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4, (01) : 11 - 17
  • [10] 北秦岭松树沟超镁铁岩的成因类型
    张泽军
    [J]. 地质找矿论丛, 1993, (01) : 48 -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