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改善生态环境了吗?——基于PSM的结果

被引:19
作者
朱艳
陈红华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环境质量; 倾向值匹配法;
D O I
10.19592/j.cnki.scje.371556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812.45 [财政支出];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2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美丽中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文章采用倾向值匹配法(PSM)实证检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效果、效果的动态变化以及转移支付标准高低异质性对生态效果的影响。基于广东省是实施该政策较早、又具有投入资金多等特点,因此选取广东省2011-2017年县级层面统计数据为样本,以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作为生态效果的衡量指标进行效果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市的生态环境,该类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平均提高约3.42个单位,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4.5%。另外随着生态转移支付拨付年份的增加,该项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在2017年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的政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转移支付标准会影响政策的生态效果。因此建议我国长期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适当加大转移支付拨付力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加快建设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生态绿色经济,以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文章采用倾向值匹配法(PSM)验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丰富了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发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完善我国生态补偿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4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中央地方利益协调下减税政策的增收效应 [J].
贾俊雪 ;
秦聪 ;
孙传辉 ;
张珂玮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6) :79-97
[2]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资金补偿还是制度激励? [J].
缪小林 ;
赵一心 .
财政研究, 2019, (05) :17-32
[3]   生态补偿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及中国的实践 [J].
王前进 ;
王希群 ;
陆诗雷 ;
郭保香 .
林业经济 , 2019, (01) :3-23
[4]   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来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转移支付的准实验证据 [J].
祁毓 ;
陈建伟 ;
李万新 ;
宋平凡 .
管理世界, 2019, 35 (01) :115-134+227
[5]   生态转移支付的成效与问题 [J].
卢洪友 ;
余锦亮 .
中国财政, 2018, (04) :13-15
[6]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效应研究——基于陕西省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徐鸿翔 ;
张文彬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11) :141-148
[7]   劳动力市场中容貌歧视的学历纠正效应研究 [J].
杨园争 ;
方向明 ;
郑晓冬 .
南方经济, 2017, (03) :71-98
[8]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标准、支付额度与调整目标 [J].
李国平 ;
李潇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7 (02) :1-9
[9]   我国流域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初探——以九洲江和汀江-韩江流域为例 [J].
张捷 ;
傅京燕 .
中国环境管理, 2016, (06) :19-24
[10]   股权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PSM的实证分析 [J].
孙菁 ;
周红根 ;
李启佳 .
南方经济, 2016, (04) :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