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成株期慢叶锈性的初步筛选

被引:8
作者
陈万权
秦庆明
陈扬林
王海旺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慢叶锈组分,成株期,相关分析,聚类分析;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98.01.010
中图分类号
S512 [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田间,用15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系混合接种在37个小麦品种(系)上,分析了品种成株期慢锈特性。并通过病害潜育期(LP)、流行速率(ER)、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侵染型(IT)、夏孢子堆显症率达50%所需的有效积温(ATLP50)等抗性组分的相关分析和品种的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荆州234、荆州236、荆州239、绵阳26号、绵优1号、绵优2号和818IN98等7个具有明显慢叶锈性的品种(系)。发现在病害发生有利的环境条件下,终期病情指数(FDR)小于0.30和夏孢子堆显症率达50%所需的有效积温相对值(RATLP50)大于1.20在很大程度上可代表品种慢叶锈抗病性,似可作为小麦品种慢叶锈选育的重要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1990—1993年我国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及其致病性特点研究 [J].
陈万权 ;
晏思白 ;
胡长程 ;
谢水仙 .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04) :289-295
[2]   中国小麦叶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分析 [J].
陈万权 ;
胡长程 ;
张淑香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2) :17-23
[3]   小麦品种慢叶锈性及其变异性和专化性研究 [J].
曹克强 ;
王焕如 .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01) :53-58
[4]   小麦品种慢叶锈抗病性的研究 [J].
杨家书 ;
董金琢 ;
吴畏 ;
吴友三 .
植物保护学报, 1987, (02) :73-80
[5]   介绍一种计算有效积温的方法——根据日最高最低气温 [J].
肖悦岩 .
植物保护, 1983, (02)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