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灌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温度法模型的修订与适应性评价

被引:15
作者
杨永刚 [1 ]
崔宁博 [1 ,2 ]
胡笑涛 [3 ]
龚道枝 [4 ]
李晨 [1 ]
贾悦 [1 ]
机构
[1]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学院
[2] 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温度法; 适应性评价; 都江堰灌区; 河套灌区; 淠史杭灌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11 [作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为提高中国三大灌区(都江堰灌区、河套灌区和淠史杭灌区)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温度法的计算精度,选取8个代表性站点1961-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Irmark-Allen(IA)、Hargreaves and Samani(HS)、Turc(Tur)、Mc Cloud(MC)、Schendel(Sch)、Trajkovic(Tra)、Droogres and Allen-1(DA-1)和Droogres and Allen-2(DA-2)共8种温度法计算ET0,以FAO-56Penman-Monteith(PM)法计算结果为标准,基于各方法计算的ET0日值线性回归方程(y=kx+b),分别在都江堰灌区选取IA法和Tra法,河套灌区选取HS法、DA-1法和DA-2法,淠史杭灌区选取IA法、HS法、DA-1法和DA-2法,引入调差参数对模型进行修订,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MRE)和Nash-Sutcliffe系数(NS)对其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都江堰灌区和淠史杭灌区所选模型修订后计算精度均有明显提高,河套灌区提高不明显;都江堰灌区IA修订模型(IA-Du法)在该灌区计算精度最高,其日值、旬值的RMSE、MRE和NS分别为0.318mm·d-1、0.120和0.923,0.201mm·d-1、0.093和0.959,且在不同月份均有较高计算精度;河套灌区计算精度最高模型为HS法,其日值、旬值的RMSE、MRE和NS分别为0.898mm·d-1、0.326和0.785,0.547mm·d-1、0.223和0.904,且在1-5月和10-12月具有较高计算精度;淠史杭灌区IA修订模型(IA-Pi法)在该灌区计算精度最高,其日值、旬值的RMSE、MRE和NS分别为0.534mm·d-1、0.195和0.861,0.390mm·d-1、0.167和0.896,且在不同月份均具有较高计算精度。因此,推荐IA-Du法、HS法和IA-Pi法分别作为都江堰灌区、河套灌区和淠史杭灌区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考虑辐射改进Hargreaves模型计算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J].
贾悦 ;
崔宁博 ;
魏新平 ;
龚道枝 ;
胡笑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21) :152-160
[2]   机器学习算法和Hargreaves模型在四川盆地ET0计算中的比较 [J].
冯禹 ;
崔宁博 ;
龚道枝 .
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 (04) :415-421
[3]  
气候变化与灌溉对都江堰灌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影响研究[J]. 贾悦,崔宁博,魏新平,胡笑涛,龚道枝,冯禹.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6(S1)
[4]   基于反距离权重法的长江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算法适用性评价 [J].
贾悦 ;
崔宁博 ;
魏新平 ;
龚道枝 ;
胡笑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06) :130-138
[5]   四川省不同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价 [J].
李晨 ;
崔宁博 ;
冯禹 ;
魏新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04) :127-134+316
[6]   参考作物蒸散简易估算方法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 [J].
李志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6) :106-111
[7]   Hargreaves公式的全局校正及适用性评价 [J].
胡庆芳 ;
杨大文 ;
王银堂 ;
杨汉波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 (02) :160-167
[8]   基于蒸渗仪实测数据的日参考作物蒸发腾发量计算方法评价 [J].
徐俊增 ;
彭世彰 ;
丁加丽 ;
魏征 .
水利学报, 2010, 41 (12) :1497-1505
[9]   内蒙古河套灌区ET0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 [J].
闫浩芳 ;
史海滨 ;
薛铸 ;
张义强 ;
刘宏云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4) :103-106
[10]   几种基于温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评价 [J].
刘晓英 ;
李玉中 ;
王庆锁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6)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