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肥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相关参数的变化与敏感性分析

被引:18
作者
王利民
邱珊莲
林新坚
黄东风
李卫华
邱孝煊
机构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培肥模式;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微生物熵; 相关参数; 敏感性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71.1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 ; 090203 ;
摘要
通过闽东地区茶园培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量碳占溶解有机碳的比值和微生物熵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其他土壤参数、茶叶理化性状的相关性。试验设6个处理:全量化肥(C),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CO)1/2),全量有机肥(O),全量化肥+豆科绿肥(CL),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CO)1/2L)和不施肥(CK)。研究结果显示:(CO)1/2L、CL和O等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比CK增加了1.87、1.26、1.49倍,微生物量氮增加了2.18、1.32、1.70倍,而处理C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分别减少了0.46、0.59倍;微生物量碳占溶解有机碳的比值大小顺序为O>(CO)1/2L>CL>(CO)1/2>CK>C。可见,该区处理O和(CO)1/2L的培肥效果较佳。相关分析发现,微生物量碳及其占溶解有机碳的比值分别和土壤脲酶、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等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它们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茶园土肥力变化的敏感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5930 / 59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连年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J].
刘国顺 ;
李正 ;
敬海霞 ;
叶协锋 ;
史宏志 ;
王永 ;
杨超 ;
常栋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6) :1472-1478
[2]  
长期施肥对红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J]. 孙凤霞,张伟华,徐明岗,张文菊,李兆强,张敬业.应用生态学报. 2010(11)
[3]   长期施肥管理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J].
卜洪震 ;
王丽宏 ;
尤金成 ;
肖小平 ;
杨光立 ;
胡跃高 ;
曾昭海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16) :3340-3347
[4]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 [J].
杨洁 ;
谢颂华 ;
喻荣岗 ;
郭晓敏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 8 (01) :40-45+70
[5]   广东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徐华勤 ;
章家恩 ;
冯丽芳 ;
全国明 ;
毛丹娟 ;
秦钟 .
生态学报, 2009, 29 (08) :4112-4118
[6]   冬季作物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短期影响 [J].
张帆 ;
黄凤球 ;
肖小平 ;
吴家梅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734-739
[7]   黄土高原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氮素矿化势的差异 [J].
金发会 ;
李世清 ;
卢红玲 ;
李生秀 .
生态学报, 2008, (01) :227-236
[8]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李秀英 ;
姜瑞波 ;
李燕婷 ;
Hwat Bing So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8, (01) :176-182
[9]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响 [J].
王芸 ;
李增嘉 ;
韩宾 ;
史忠强 ;
宁堂原 ;
江晓东 ;
郑延海 ;
白美 ;
赵建波 .
生态学报, 2007, (08) :3384-3390
[10]   种植绿肥对板栗林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J].
姜培坤 ;
徐秋芳 ;
周国模 ;
邬奇峰 ;
吴家森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3) :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