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M8地震最大地表同震垂直位移量及其地表变形样式

被引:19
作者
冉勇康 [1 ]
史翔 [1 ]
王虎 [1 ]
陈立春 [1 ]
陈杰 [1 ]
刘瑞春 [2 ]
宫会玲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断层研究中心
[2] 山西省地震局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北川沙坝村; 最大同震位移; 变形样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汶川地震的同震变形量及其分布是揭示汶川地震孕育机制、破裂扩展特征的重要科学依据.已有研究显示汶川地震致使龙门山中央断裂中-北段和前山断裂中段分别产生长度为240和90km的地表破裂带.在对北川县沙坝村一带地质地貌调查和广泛走访老乡,获得震前地貌、建筑物信息和照片实证的基础上,对主要的地物标志、被断错建筑物位差等进行全站仪和差分GPS实测,得到沙坝村邹家院一带最大垂直位移为(9±0.5)m,右旋位移量约为(2±0.5)m.尽管沙坝村一带地表表现为正断层,但与其他地段的同震变形一致,表现为断层西北盘上升,不存在一般正断层上盘重力下滑迹象;这些说明,(9±0.5)m的位移值应为汶川5.12地震地表最大同震垂直位移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汶川8级大地震同震破裂的特殊性及构造意义——多条平行断裂同时活动的反序型逆冲地震事件
    刘静
    张智慧
    文力
    孙杰
    邢秀臣
    胡古月
    许强
    Paul TAPPONNIER
    曾令森
    丁林
    刘延乐
    [J]. 地质学报, 2008, 82 (12) : 1707 - 1722
  • [2] 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及其同震右旋斜向逆冲作用
    李海兵
    付小方
    Jrme VAN DER WOERD
    司家亮
    王宗秀
    侯立玮
    邱祝礼
    李宁
    吴富峣
    许志琴
    Paul TAPPONNIER
    [J]. 地质学报, 2008, 82 (12) : 1623 - 1643
  • [3] GPS测定的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同震位移场[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10)
  • [4] 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黄媛
    吴建平
    张天中
    张东宁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 1242 - 1249
  • [5] 汶川8.0级地震陡坎(北川以北段)探槽的记录特征
    郑文俊
    李传友
    王伟涛
    尹金辉
    魏占玉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697 - 709
  • [6]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白沙河段破裂及其位移特征
    何宏林
    孙昭民
    魏占玉
    董绍鹏
    高翔
    王世元
    王纪强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658 - 673
  • [7]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北川以北段的基本特征
    李传友
    叶建青
    谢富仁
    郑文俊
    韩用兵
    刘玉法
    王伟涛
    魏占玉
    赵冬
    马保起
    任俊杰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683 - 696
  • [8]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杨晓平
    冯希杰
    戈天勇
    宋方敏
    师亚芹
    刘玉法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644 - 657
  • [9] 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初析
    冉勇康
    陈立春
    陈桂华
    尹金辉
    陈杰
    宫会玲
    史翔
    李陈侠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630 - 643
  • [10] 龙门山前山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陈立春
    陈杰
    刘进峰
    李峰
    杨晓平
    冉勇康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710 - 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