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被引:46
作者
杨晓平 [1 ]
冯希杰 [2 ]
戈天勇 [3 ]
宋方敏 [1 ]
师亚芹 [2 ]
刘玉法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2] 陕西省地震局
[3] 四川省地震局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河流阶地; 断层槽地; 断层活动; 第四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龙门山断裂带北段中的青川断裂、茶坝-林庵寺断裂沿线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青川断裂沿线的土关铺、大安,茶坝-林庵寺断裂上的薛家沟、胡家坝等地,对断裂附近的河流地貌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地貌制图。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所在地区的河流一般发育5级阶地,T1阶地拔河高度3~5m,为全新世堆积阶地。T2阶地拔河高度10m左右,为晚更新世基座阶地。T3阶地拔河高度一般为30~35m,为晚更新世早期形成的基座阶地。T4阶地拔河高度60~70m,残留的阶地砾石层中花岗岩、砂岩砾石已经被强风化,只保留砾石的形态。T5阶地拔河高度为90m左右,阶地堆积物被剥蚀殆尽。青川断裂、茶坝-林庵寺断裂在河流的T4和T5阶地上形成宽30~180m的断层槽地,深度达8~20m,T4阶地砾石层底面落差达10~15m。T3阶地上不发育断层槽地,或断层两盘的T3阶地拔河高度一致,一些地段断层被T3阶地砾石层覆盖。因此认为,这两条断裂在T3阶地形成之前,T4阶地形成之后有过强烈的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644 / 65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龙门山前山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J].
陈立春 ;
陈杰 ;
刘进峰 ;
李峰 ;
杨晓平 ;
冉勇康 .
地震地质, 2008, (03) :710-722
[2]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的初步研究 [J].
陈国光 ;
计凤桔 ;
周荣军 ;
徐杰 ;
周本刚 ;
黎小刚 ;
叶友青 .
地震地质, 2007, (03) :657-673
[3]   柯坪推覆构造中的几个新生褶皱带阶地变形测量与地壳缩短 [J].
杨晓平 ;
冉勇康 ;
程建武 ;
陈立春 ;
徐锡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0) :905-913
[4]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逆冲作用的地貌标志 [J].
李勇 ;
周荣军 ;
A L Densmore ;
M A Ellis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40-51
[5]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讨论 [J].
李传友 ;
宋方敏 ;
冉勇康 .
地震地质, 2004, (02) :248-258
[6]   黄河中游河流阶地的对比及阶地系列形成中构造作用的多层次性分析 [J].
邢成起 ;
丁国瑜 ;
卢演俦 ;
申旭辉 ;
田勤俭 ;
尹功明 ;
柴炽章 ;
韦开波 .
中国地震, 2001, (02) :87-101
[7]   祁连山东段沙沟河阶地的年代与成因 [J].
潘保田 ;
邬光剑 ;
王义祥 ;
刘志刚 ;
管清玉 .
科学通报, 2000, (24) :2669-2675
[8]   武威盆地晚更新世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活动 [J].
郑文涛 ;
杨景春 ;
段锋军 .
地震地质, 2000, (03) :318-328
[9]   渭河宝鸡段河谷地貌的构造气候响应 [J].
陈云 ;
童国榜 ;
曹家栋 ;
李铮华 ;
贾艳琨 ;
徐建明 ;
扬振京 .
地质力学学报, 1999, (04) :51-58
[10]   大青山河谷地貌特征及新构造意义 [J].
马保起,李克,吴卫民,聂宗笙,杨发,郭文生,何福利 .
地理学报, 1999, (04) :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