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被引:46
作者
杨晓平 [1 ]
冯希杰 [2 ]
戈天勇 [3 ]
宋方敏 [1 ]
师亚芹 [2 ]
刘玉法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2] 陕西省地震局
[3] 四川省地震局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河流阶地; 断层槽地; 断层活动; 第四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龙门山断裂带北段中的青川断裂、茶坝-林庵寺断裂沿线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青川断裂沿线的土关铺、大安,茶坝-林庵寺断裂上的薛家沟、胡家坝等地,对断裂附近的河流地貌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地貌制图。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所在地区的河流一般发育5级阶地,T1阶地拔河高度3~5m,为全新世堆积阶地。T2阶地拔河高度10m左右,为晚更新世基座阶地。T3阶地拔河高度一般为30~35m,为晚更新世早期形成的基座阶地。T4阶地拔河高度60~70m,残留的阶地砾石层中花岗岩、砂岩砾石已经被强风化,只保留砾石的形态。T5阶地拔河高度为90m左右,阶地堆积物被剥蚀殆尽。青川断裂、茶坝-林庵寺断裂在河流的T4和T5阶地上形成宽30~180m的断层槽地,深度达8~20m,T4阶地砾石层底面落差达10~15m。T3阶地上不发育断层槽地,或断层两盘的T3阶地拔河高度一致,一些地段断层被T3阶地砾石层覆盖。因此认为,这两条断裂在T3阶地形成之前,T4阶地形成之后有过强烈的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644 / 65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祁连山北麓河流阶地与新构造演化 [J].
杨景春 ;
谭利华 ;
李有利 ;
段烽军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229-235+235
[12]   黄河晋陕峡谷河流阶地和鄂尔多斯高原第四纪构造运动 [J].
程绍平 ;
邓起东 ;
闵伟 ;
杨桂枝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238-246+246
[13]   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J].
谭利华 ;
杨景春 ;
段烽军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111-120
[14]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15]   龙门山冲断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戴苏兰 ;
Dennis Arne ;
C.J.L.Wilson .
地质学报, 1995, (03) :205-214
[16]   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动力学 [J].
邓起东,陈社发,赵小麟 .
地震地质, 1994, (04) :389-403
[17]  
Jie Chen,D.W. Burbank,K.M. Scharer,E. Sobel,Jinhui Yin,C. Rubin,Ruibin Zhao.Magnetochronology of the Upper Cenozoic strata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ese Tian Shan: rates of Pleistocene folding and thrusting[J].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002(1)
[18]  
B. Burchfiel,Chen Zhiliang,Liu Yupinc,L. Royden.Tectonics of the Longmen Shan and Adjacent Regions, Central China[J].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1995(8)
[19]  
Peter Molnar,Erik Thorson Brown,B. Clark Burchfiel,Qidong Deng,Xianyue Feng,Jun Li,Grant M. Raisbeck,Jianbang Shi,Wu Zhangming,Françoise Yiou,Huichuan You.Quaternary Climate Change and the Formation of River Terraces across Growing Anticlines on the North Flank of the Tien Shan, China[J].The Journal of Geology,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