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2015/2016和1997/1998超强El Nio衰减年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比较
被引:12
作者:
郭栋
[1
]
王琳玮
[2
]
李震坤
[3
]
苏昱丞
[1
]
覃皓
[1
]
黄莹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上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3] 上海市气候中心
来源:
关键词:
El Nio衰减年;
东亚大气环流;
中国降水异常;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60828010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El Nio可通过海—气相互作用遥相关型影响东亚季风,进而影响中国气候,是中国短期气候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之一。典型的El Nio事件通常在春、夏季开始,在秋、冬季成熟,在下一年的春、夏季消退,考虑到海—气作用的滞后效应,El Nio事件甚至可以在消退时期对东亚大气环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利用中国160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NOAA提供的全球海温数据,对比分析了2015/2016年和1997/1998年典型El Nio衰减年我国夏季降水和东亚环流特征的差异,并讨论了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2016年和2008年夏季降水都大范围偏多,2016年夏季降水异常更为集中,但降水强度不及1998年。2)2016年降水的季节推进特征不明显。1998年6—8月的降水逐渐从南向北推进,与传统的季风降水演变进程较为一致。3)2016年和2008年我国夏季降水的差异与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1998年6—7月副热带高压较2016年同期偏西偏南,而2016年8月副热带高压更为偏西并明显比气候平均偏北。4)1997/1998年El Nio事件中的赤道西太平洋异常冷海温比较强盛,而2015/2016年基本表现为偏暖,可能是造成1998年6—7月副热带高压较2016年同期偏西偏南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835 / 844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