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南方稻区水稻产量差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素
被引:20
作者:

石全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刘建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王兆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褚庆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南方稻区;
水稻;
产量差;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南方稻作区水稻理论生产潜力、单产的提升空间以及气候变化因素对水稻生产潜力的影响,探索区域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途径,本研究利用AZE(农业生态区域法)模型对南方稻区1980—2010年水稻光温生产潜力进行测算,结合水稻大田平均产量,对该区域水稻光温生产潜力和大田平均单产之间的产量差及其时空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产量差变化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表明,30年来该区域早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且增幅大于实际产量增加的幅度,二者之间的产量差不断扩大;一季中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产量差逐步缩小;晚稻光温生产潜力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产量差不断缩小。对区域气候变化分析表明,水稻生育期内辐射总量及温度变化是影响光温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早稻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的正效应超过辐射下降的负效应,光温生产潜力不断增加,而一季中稻及晚稻生育期内辐射下降对产量的影响更大,水稻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不同省份间,水稻生育期内辐射及温度变化不同,光温生产潜力及产量差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896 / 90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兴宁市气象要素变化及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 302 - 303李春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东省兴宁市气象局
- [2] 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6 (01) : 1 - 8谢光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晓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近30a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单产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S1) (S1) : 90 - 9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褚庆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4] 江苏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与特征[J]. 气象科学, 2010, 30 (04) : 530 - 533于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宋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5] 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早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S1) (S1) : 84 - 89辜晓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李美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抚州市气象局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蔡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殷剑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气候中心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6] 夜间温度升高对双季早晚稻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0, 30 (10) : 2793 - 2798魏金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潘晓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邓强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
- [7] 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6) : 1283 - 1287王纯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林学院国际生态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1) : 57 - 6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江淮地区气温变化对一季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08, (03) : 603 - 612马晓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许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赵海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 [10] 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04) : 151 - 156张建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重庆市气象局 重庆市气象局赵艳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重庆市气象局王春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气象局何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重庆市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