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带中段中新世埃达克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制约

被引:23
作者
陈希节
许志琴
孟元库
贺振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埃达克质; 中新世; 闪长玢岩; 新生下地壳; 冈底斯带中段; 藏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藏冈底斯中段的斑岩铜矿带与中新世的埃达克质岩浆作用具有密切联系。本文报道了位于冈底斯中段日喀则地区的北西-南东走向和东西走向的的闪长玢岩岩墙的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对于该时期的岩浆作用成因进行约束。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玢岩侵位于约14~15Ma(中新世兰格期)。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玢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征,富硅(SiO2=59.19%63.66%),富铝(Al2O3=16.55%17.16%),钠大于钾(K2O=1.1%2.09%;Na2O=5.53%6.17%);较低的K2O/Na2O比(0.18~0.37);高Sr,低Y、Yb,高Sr/Y比(85.2~141.7),以及较高的相容元素的含量(Cr=35×10-6~104×10-6,Ni=29.2×10-6~48.3×10-6),稀土总量较低,亏损重稀土,无明显Eu异常(0.85~0.94)。其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εHf(t)比值为-1.75到+7.35之间,Th-Nb-Zr等不相容元素具有较为明显的俯冲洋壳残片部分熔融的特征,但高初始Sr比值、较低εNd(t)(ISr=0.7055~0.7076,εNd(t)=-6.33-2.26)显示较为明显的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或者中上地壳的混染,同时较高的MgO含量(2.21%3.96%)、Mg#(51~55)的特征也表明这部分大洋岩石圈在加厚地壳背景下可能成为这些埃达克质花岗岩的源区。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与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综合指示,新特提斯洋板片脱水熔融形成岩浆上升,并底侵于壳-幔边界附近形成基性新生下地壳。在20~14Ma期间,由于侧向地壳增厚变化不均导致拉萨地体东西向的崩塌,造成南北向的后碰撞伸展与东西向垮塌伸展的构造叠加,同时基性新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具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埃达克质岩浆。
引用
收藏
页码:2253 / 226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岩浆作用与青藏高原演化
    莫宣学
    [J]. 高校地质学报, 2011, 17 (03) : 351 - 367
  • [2] 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嵇少丞
    张泽明
    刘焰
    [J]. 地质学报, 2011, 85 (01) : 1 - 33
  • [3] Geochronology and petrogenesis of granitic rocks in Gangdese batholith, southern Tibet[J]. JI WeiQiang1,2, WU FuYuan1, LIU ChuanZhou1 & CHUNG SunLin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Evolutio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3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106,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9(09)
  • [4] 西藏南部冈底斯岩基花岗岩时代与岩石成因
    纪伟强
    吴福元
    锺孙霖
    刘传周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7) : 849 - 871
  • [5]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吴福元
    李献华
    郑永飞
    高山
    [J]. 岩石学报, 2007, (02) : 185 - 220
  • [6] 冈底斯斑岩铜矿与南部青藏高原隆升之关系——来自含矿斑岩中多阶段锆石的证据
    曲晓明
    侯增谦
    莫宣学
    董国臣
    徐文艺
    辛洪波
    [J]. 矿床地质, 2006, (04) : 388 - 400
  • [7]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
    潘桂棠
    莫宣学
    侯增谦
    朱弟成
    王立全
    李光明
    赵志丹
    耿全如
    廖忠礼
    [J]. 岩石学报, 2006, (03) : 521 - 533
  • [8] AN OVERVIEW OF ADAKITE PETROGENESIS[J]. PATERNO R. CASTILL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03)
  • [9] 埃达克岩的多样性
    张旗
    许继峰
    王焰
    肖龙
    刘红涛
    王元龙
    [J]. 地质通报, 2004, (Z2) : 959 - 965
  • [10] 新一代高精度高灵敏度的表面热电离质谱仪(Triton TI)的Nd同位素测定
    濮巍
    赵葵东
    凌洪飞
    蒋少涌
    [J]. 地球学报, 2004, (02) : 271 -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