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血清生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刘春龙 [1 ,2 ]
李忠秋 [3 ]
张帆 [2 ]
姜文博 [2 ]
孙双 [4 ]
徐岩 [2 ]
马宁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2]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4] 海伦市前进乡畜牧站
关键词
大豆黄酮; 染料木素; 奶牛; 血清生化; 血液流变学;
D O I
10.16303/j.cnki.1005-4545.2009.04.017
中图分类号
S823.5 [];
学科分类号
090502 ;
摘要
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15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每组奶牛分别饲喂不同日粮:Ⅰ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200 mg大豆黄酮/d)、Ⅲ组(基础日粮+200mg染料木素/d),试验期60 d内每隔15 d晨饲前空腹采集血样,进行血液生化及流变学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大豆黄酮组(Ⅱ组)球蛋白(GLOB)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分别较Ⅰ组显著降低(P<0.05);Ⅲ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同Ⅰ组相比显著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P<0.05);血清钙含量Ⅱ组和Ⅲ组分别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其他各项血常规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血液流变学方面,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有显著降低奶牛全血粘度(ηb)及相应全血还原比粘度(ηr)、血浆粘度的作用(P<0.05);各组红细胞压积(PCV)、红细胞聚集指数(AI)差异不显著(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IR)Ⅱ组和Ⅲ组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460 / 463+467 +4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豆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内分泌及骨代谢的影响 [J].
周振雷 ;
侯加法 ;
陶庆树 ;
胡丹 .
中国兽医学报, 2007, (03) :363-365
[2]   刺五加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温筱煦 ;
刘蔚 ;
邓锡军 ;
赵冠人 ;
冯端浩 ;
孙玲 .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6, (03) :197-199
[3]   裙带菜膳食纤维对小鼠肠蠕动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许建平 ;
肖红波 ;
胡亚平 ;
孙志良 ;
周可炎 .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6, (03) :8-10
[4]   大豆异黄酮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J].
王利华 ;
王光 ;
代菁 ;
王丽云 ;
孟庆国 .
饲料工业, 2006, (03) :30-31
[5]   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部分生化值及酶活性的影响 [J].
刘德义 ;
顾有方 ;
陈会良 ;
商常发 ;
王锐刚 ;
汪东胜 .
中国奶牛, 2005, (04) :12-14
[6]   大豆黄酮对鸡蛋胆固醇及其耐氧化性的影响 [J].
尹靖东 ;
齐广海 ;
张萍 ;
霍启光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5) :756-761
[7]   大豆黄酮对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J].
程忠刚 ;
林映才 ;
周桂莲 ;
余德谦 ;
蒋守群 ;
蒋宗勇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3, (04) :44-48
[8]   大豆黄酮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孟婷 ;
韩正康 ;
王国杰 .
畜禽业, 2002, (08) :2-3
[9]   大豆异黄酮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J].
闫祥华 ;
顾景范 ;
孙存普 ;
丛建波 ;
何传民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0, (01) :14-17
[10]   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其血液中几种激素水平的影响 [J].
刘燕强 ;
韩正康 .
中国畜牧杂志, 1998, (03)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