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14
作者
杨湘浩
刘云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共享; 激励机制; 委托-代理;
D O 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2.s1.031
中图分类号
F224.32 [博弈论];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收益和成本的角度分析了隐性知识共享的效用,构建了企业内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模型,定量地研究企业内隐性知识共享机制。员工的隐性知识共享努力水平取决于隐性知识共享的收益和隐性知识共享的成本。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员工的隐性知识共享努力水平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员工的隐性知识共享努力水平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心理契约类型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J].
何明芮 ;
李永建 .
管理学报, 2011, 8 (01) :56-60
[2]   师徒制技能提升模型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探讨 [J].
吕妍 ;
梁樑 .
科研管理, 2008, (05) :78-83
[3]   知识密集型组织内实现知识共享的激励策略选择 [J].
诸葛剑平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05) :86-89
[4]   公司隐性知识共享的经济学分析 [J].
芮明杰 ;
陈晓静 .
管理学报, 2007, (03) :269-272
[5]   隐性知识转移、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 [J].
丛海涛 ;
唐元虎 .
科研管理, 2007, (01) :33-37
[6]   隐性知识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关系的实证研究 [J].
芮明杰 ;
陈晓静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06) :15-22+50
[7]   师徒模式下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约束分析 [J].
赵雪松 ;
杜荣 ;
焦函 .
科学学研究, 2006, (05) :758-762
[8]   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 [J].
钱亚东 ;
李晓 ;
郑国君 ;
顾新建 .
科研管理, 2005, (01) :94-99
[9]   隐性知识共享模型与机制研究 [J].
王娟茹 ;
赵嵩正 ;
杨瑾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10) :65-67+103
[10]   一种基于人际互动网络的隐性知识管理模式 [J].
刘小玲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10)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