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缺血区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唐强 [1 ]
刘宏光 [2 ]
王艳 [1 ]
朱路文 [2 ]
李洪梅 [2 ]
机构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针康法; 脑缺血; 前肢运动功能; 突触素; 生长相关蛋白-43;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内皮素-1(ET-1)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复组、针刺组、针康组,每组又分为3d、7d、14d、21d4个亚组。造模后24h对针康组进行头穴丛刺结合前肢抓取训练,康复组给予前肢抓取训练,针刺组仅头穴丛刺法,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分析前肢抓取成功率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缺血灶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表达。结果造模后各时间点,针康组大鼠前肢抓取成功率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针康组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平均光密度在造模后14d和21d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针康组缺血区周围皮质GAP-43阳性细胞数量在造模后7d和14d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针康法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的表达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73 / 9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头穴丛刺与康复治疗的有机结合 [J].
唐强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 17 (04) :301-303
[2]   脑缺血后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调控及针刺干预作用 [J].
刘荣 ;
易玮 ;
黄康柏 ;
许能贵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04) :717-718
[3]   运动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突触素mRNA及生长相关蛋白mRNA水平的影响 [J].
谭来勋 ;
叶心国 ;
刘志超 ;
孙圣刚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03)
[4]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江晓峰 ;
胡雪艳 ;
张通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 (08) :745-748
[5]   “抓取测试盒”对局灶脑缺血大鼠前肢功能的评价 [J].
周佳丽 ;
祝慧凤 ;
万东 ;
徐晓玉 ;
陈怡 ;
陈红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 (11) :1531-1533
[6]   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形态学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影响 [J].
倪金霞 ;
朱文增 ;
于致顺 .
上海针灸杂志, 2008, (09) :43-45
[7]   运动训练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区周边皮质GFAP、GAP-43表达的影响 [J].
邓小鹿 ;
刘发益 ;
胡德文 ;
黄柏胜 ;
贺芳 ;
杨丽娟 ;
刘亚东 ;
王玉成 ;
邬力祥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06) :1009-1010+1015+2
[8]   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及神经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 [J].
倪金霞 ;
朱文增 ;
唐强 ;
秦颖 ;
于致顺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06) :522-523
[9]   针刺治疗脑梗死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J].
唐强 ;
白晶 ;
刘波 ;
刘云 .
针灸临床杂志, 2004, (07) :57-58+3
[10]   康复训练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梗死灶周围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J].
段淑荣 ;
潘永惠 ;
张璇 ;
王勋 ;
赵敬堃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06) :30-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