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2
作者
周五七
王幸
徐玮晨
机构
[1] 江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能源强度; 贸易开放; FDI;
D O 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4.20.003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我国能源强度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能源强度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省区能源强度差异有收敛性趋势。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显著促进能源强度下降,FDI和进口依存度与能源强度显著负相关,出口依存度与能源强度显著正相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与地区能源强度显著负相关。合理引导FDI的产业进入,限制能源隐含度高的产品出口,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促进地区产业服务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能源强度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5 / 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能源强度演变区域影响因素研究 [J].
周恒 ;
石时 ;
刘洪涛 .
当代经济科学, 2012, 34 (03) :18-25+124
[2]   FDI对我国地区能源强度影响的经验研究 [J].
叶素云 ;
叶振宇 .
国际贸易问题, 2010, (09) :90-95
[3]   技术变化、要素替代和贸易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J].
樊茂清 ;
任若恩 ;
陈高才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1) :237-258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J] . Taiwen Feng,Linyan Sun,Ying Zhang. Energy Policy . 2009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