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手段侵犯著作权罪”的罪罚适用及其完善

被引:1
作者
谢向英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
关键词
信息网络; 侵犯著作权罪; 构成要件; 问题与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手段侵犯著作权,是网络发展时期侵犯著作权罪的一种新形式。该罪是以"复制发行"为入罪行为,以"情节严重"为入罪门槛。其中,"复制"包括不改变载体方式的复制,也包括改变载体方式的复制;而"发行"的核心是使公众能够获得复制品的内容而不是复制品本身。与此同时,该罪在主观方面并不再适合"以营利为目的"为构成要件,在采取"形式上的强保护与实质上的弱保护"战略下,今后必须取消"以营利为目的"的犯罪要件。"P2P模式"的经营网站在客观上达到了"情节严重",主观上有侵犯著作权的故意的程度下,是可以构成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手段侵犯著作权罪的间接正犯。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刑法保护问题 [J].
管瑞哲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8, (01) :55-64
[2]   论著作权法中“发行”行为的界定——兼评“全球首宗BT刑事犯罪案” [J].
王迁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3) :57-64
[3]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额认定分析 [J].
刘宪权 .
法学, 2005, (06) :36-43
[4]   略论中国内地的知识产权刑法保护 [J].
谢望原 ;
张雅 .
现代法学, 2003, (05) :56-63
[5]   论我国知识产权的刑事法律保护 [J].
田宏杰 .
中国法学, 2003, (03) :141-152
[6]   评美国近期关于数字版权侵权的刑事制裁立法 [J].
王晨 .
法学论坛, 2001, (01) :69-74
[7]  
网络版权法.[M].王迁;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理论与实务.[M].刘宪权;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研究.[M].姜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
[10]  
刑法学.[M].张明楷编著;.法律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