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盆耦合的一种重要形式:造山带及其侧陆盆地

被引:14
作者
王二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3] 北京
关键词
山盆耦合; 纵向河流; 横向河流; 青藏高原; 侧陆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造山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气候变化可形成两类河流系统,一是垂直于造山带流动的横向河流, 二是平行于造山带流动的纵向河流,它们分别将沉积物卸载于前陆盆地和侧陆盆地中.侧陆盆地不仅 比前陆盆地演化历史长,而且可保存较完整的沉积记录.新生代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以纵向河流为 主,由此形成了一系列侧陆盆地.位于祁连山东、西两侧的兰州盆地和疏勒河冲积扇的演化与青藏高原 新生代隆升、构造变形以及气候演化是耦合的.造山作用和侧陆盆地沉积之间的耦合关系也广泛发生在 前新生代,其中以秦岭造山带与松潘-甘孜三叠纪深海复理石侧陆盆地之间的耦合最具特色.造山带、 侧陆盆地以及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纵向河流间的耦合关系是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引用
收藏
页码:370 / 3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在构造和气候因素制约下的雅鲁藏布江的演化 [J].
王二七 ;
陈良忠 ;
陈智樑 .
第四纪研究, 2002, (04) :365-373
[2]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J].
王二七 ;
孟庆任 ;
陈智樑 ;
陈良忠 .
地学前缘, 2001, (02) :375-384
[3]   亚洲季风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两极冰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时代耦合性 [J].
刘东生 ;
郑绵平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194-204
[4]   青藏高原二期隆升与亚洲季风孕育关系探讨 [J].
施雅风 ;
汤懋苍 ;
马玉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63-271
[5]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 科学出版社 , 张国伟等著, 2001
[6]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潘桂棠等著, 1997
[7]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罗志立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