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时间应如何获得审查和规制?

被引:9
作者
郭晶
机构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案件管理; 办案期限; 时间裁判; 程序失灵; 刑事诉讼; 时间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刑事法律程序运转的时间耗费问题,关乎人权保障、真相发现、犯罪控制、成本节约等多元价值目标。在我国,刑事专门机关注重运用"审限内结案率等必要的约束性指标",借助行政管理的方式去监控办案进程的时间状态。此种"时间管理"模式,缺乏当事人参与,权利保障不足;过度追求期限和效率,难以权衡时间背后的复杂权利义务关系;公信力不足,容易引发程序异化;额外耗费时间资源,难以自证正当性。与此相异,域外法治国家普遍选择"时间裁判"模式,即,将时间争议作为合法性争议,借助司法审查的方式进行程序性裁判,追求最大程度地尊重法官的良知和理性,促进控辩双方的充分参与和对话。两相比较,时间裁判模式具备时间管理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诸多优势,我国有必要逐步实现两种模式之间的制度协调、经验互补与合理转化。具体措施包括:弱化时间管理并同时强化时间裁判;为时间争议设立程序性法律后果;对时间管理进行司法化改造;为时间争议的处理设置多元化的裁判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58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法院改革的中国经验 [J].
陈瑞华 .
政法论坛, 2016, 34 (04) :112-125
[2]   刑事司法进程的四种调控模式评析 [J].
郭晶 .
环球法律评论, 2015, 37 (03) :31-48
[3]   论审限制度约束行为的主体 [J].
柴靖静 .
法律适用, 2014, (08) :66-69
[4]   域外案件管理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J].
江必新 .
比较法研究, 2013, (04) :1-11
[6]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探讨 [J].
单民 .
人民检察, 2009, (18) :17-19
[7]   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问题刍议 [J].
宋毅 ;
余浩 .
人民检察, 2007, (18) :46-48
[8]   刑事审限制度之检讨 [J].
万毅 ;
刘沛谞 .
法商研究, 2005, (01) :76-82
[9]   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 [J].
陈永生 .
现代法学, 2004, (01) :87-96
[10]   民事审判中的隐性超审限现象初探 [J].
王宝鸣 ;
谢善娟 .
法律适用, 2000, (0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