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部小型沙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7
作者
杨志国 [1 ]
赵秀海 [1 ]
周效明 [2 ]
侯丽英 [3 ]
李玉杰 [2 ]
陈万明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2]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林业局
[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小型沙地; 演替阶段; 植物群落; 结构特征; 北京西部;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8.02.002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北京西部黄羊滩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3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随演替的进展呈增加的趋势,每一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优势种群。藜科植物是流动沙地的先锋植物,在植被演替早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各阶段种类数量比较稳定;菊科植物属于演替的过渡类群,只是在半固定沙地阶段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度;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成为固定沙地生态功能的主要维持者。随演替的进展,初期占绝对优势的1年生植物逐渐被多年生植物替代,沙地植被向杂草类草原方向发展,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各阶段群落间的生态距离较远,在人工植被建设时应根据沙地环境条件选择最佳植物种和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封山育林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J].
蔡道雄 ;
卢立华 ;
贾宏炎 ;
何日明 .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03) :319-327
[2]   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J].
吴波 ;
李晓松 ;
刘文 ;
杨晓晖 ;
卢琦 .
林业科学, 2006, (10) :65-70
[3]   浑善达克沙地黄柳活沙障防风固沙效益的研究 [J].
张瑞麟 ;
刘果厚 ;
崔秀萍 .
中国沙漠, 2006, (05) :717-721
[4]   我国北方沙区退化植被的恢复机理 [J].
赵哈林 ;
苏永中 ;
周瑞莲 .
中国沙漠, 2006, (03) :323-328
[5]   赤峰市流动沙地植物沙障治理模式的研究 [J].
王树力 ;
刘玉山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4) :144-147
[6]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逆转植被的时空格局及其机制研究 [J].
王继和 ;
马全林 ;
杨自辉 ;
刘虎俊 ;
詹科杰 .
中国沙漠, 2004, (06) :69-73
[7]   北京沙尘天气污染利弊的个例分析 [J].
李令军 .
地学前缘, 2002, (02) :276-276
[8]   黄羊滩沙地的形成及其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影响 [J].
李君 ;
谭利华 ;
邱维理 ;
李永良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279-284
[9]   内蒙古沙漠化土地与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 [J].
姚洪林 ;
闫德仁 ;
杨文斌 ;
余伟莅 ;
刘永军 ;
于树平 .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1, (04) :7-12
[10]   中国北方风沙活动的驱动力分析 [J].
史培军 ;
严平 ;
袁艺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