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格网化分析支撑的旅游空间规划技术方法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被引:26
作者
李鹏 [1 ]
王英杰 [2 ]
虞虎 [2 ]
武文波 [1 ]
马楠 [1 ]
机构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GIS格网化; 旅游资源评价; 功能区识别; 青岛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空间规划是支撑旅游地发展规划的核心章节,目前主要依靠规划者经验判断,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方面的信息数据支持。论文将GIS格网化与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旅游资源单体采集、旅游资源格网化及其空间分析方法,并融合旅游资源群评价模型、旅游功能区识别模型、旅游线路和空间发展轴线识别模型予以支撑,形成了标准化的旅游资源采集、评价到空间识别的集成技术方法;并以青岛市为例,识别出了旅游资源集群及其发展潜力、旅游功能区和空间拓展轴线,确立了"一心、一带、三轴、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论文初步探讨了GIS格网化空间分析方法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能够补充传统定性评价方法客观性不足的缺陷,实现复杂旅游资源数据的单体评价、旅游资源集群评价、旅游功能区识别、旅游线路和空间发展轴线优选的系列化分析技术路线,可为延伸旅游规划深度、提高规划精度提供科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13 / 82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旅游功能区相关概念辨析与成长机理 [J].
吴儒练 ;
陈楠 .
旅游研究, 2014, 6 (04) :6-10+34
[12]   基于景点空间可达性的中国旅游区划 [J].
潘竟虎 ;
从忆波 .
地理科学, 2014, 34 (10) :1161-1168
[13]   基于GIS缓冲区分析的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J].
苗红 ;
张敏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 (04) :179-186
[14]   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以全国汉地佛教寺院旅游资源为例 [J].
席建超 ;
葛全胜 ;
成升魁 ;
徐继填 .
资源科学, 2004, (01) :91-98+2
[15]   基于GIS的重庆市旅游资源评价、分析与规划研究 [J].
蒋勇军 ;
况明生 ;
齐代华 ;
李林立 ;
黄国庆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1) :38-46
[16]   我国旅游规划内容综述 [J].
李艳娜 .
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2, (03) :37-39
[17]   旅游功能区若干基本问题简论 [J].
李庆雷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35 (03) :47-52
[18]   基于旅游发展潜力的县域单元旅游空间功能区划探讨——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J].
丁正山 ;
钱新锋 ;
张学文 ;
孙艳 .
地理研究, 2012, 31 (10) :1905-1915
[19]   基于可达性技术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划 [J].
靳诚 ;
黄震方 .
地理研究, 2012, 31 (04) :745-757
[20]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社区参与模式探讨——以江苏海滨湿地保护区为例 [J].
王军 ;
王媛 .
资源科学, 2011, 33 (11) :2175-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