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高原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23
作者
樊云龙
熊康宁
苏孝良
陈浒
邹细霞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关键词
喀斯特高原; 土壤动物; 石漠化; 演替阶段; 群落特征; 多样性; 贵州;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0.02.016
中图分类号
S154.5 [土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选择贵州喀斯特高原三个典型地貌单元作为研究区,于2009-05对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共获土壤动物3992只,隶属于5门10纲26目,共3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弹尾目(Collembola)、甲螨亚目(Oribatida)、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常见类群为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近孔寡毛目(Plesiopora)、双翅目(Diptera)、双尾目(Diplura)。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喀斯特植被的不断退化,土壤动物数量不断减少,表现为林地>灌丛>草地>石漠化地;类群数亦呈减少趋势。各演替阶段土壤动物表聚性明显,但人为干扰(如翻耕等)可导致土壤动物出现逆分布现象。土壤动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从林地到石漠化地逐渐减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的演替规律与更新策略 [J].
宋同清 ;
彭晚霞 ;
曾馥平 ;
王克林 ;
欧阳资文 .
山地学报, 2008, (05) :597-604
[2]   公路边坡人工恢复植被后土壤动物群落变化及多样性 [J].
殷秀琴 ;
顾卫 ;
董炜华 ;
邱丽丽 ;
刘永兵 ;
陶岩 .
生态学报, 2008, (09) :4295-4305
[3]   不同等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植被恢复过程特征——以贵州省花江峡谷为例 [J].
吴克华 ;
熊康宁 ;
容丽 ;
龙明忠 .
地球与环境, 2007, (04) :327-335
[4]   西南岩溶地区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对生态恢复的响应——以云南省弥勒县白龙洞地区为例 [J].
向昌国 ;
冯国禄 ;
潘根兴 ;
张平究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324-327
[5]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J].
傅声雷 .
生物多样性, 2007, (02) :109-115
[6]   大兴安岭不同冻土带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 [J].
张雪萍 ;
张武 ;
曹会聪 .
土壤学报, 2006, (06) :996-1003
[7]   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恢复阶段土壤质量研究 [J].
朱海燕 ;
刘忠德 ;
钟章成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2) :248-252
[8]   岩溶山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生态系统特性研究 [J].
李阳兵 ;
高明 ;
邵景安 ;
谢德体 ;
魏朝富 .
地理科学, 2005, (05) :96-103
[9]  
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M]. - 科学出版社 , 尹文英等著, 1998
[10]  
The effect of litter quality and soil faunal composition on organic matter dynamics in post-mining soil: A laboratory study[J] . Applied Soil Ecology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