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滇西泥盆纪—三叠纪盆-山转换过程与特提斯构造演化
被引:25
作者:
谭富文
潘桂棠
王剑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
[3] 四川成都
来源:
关键词:
滇西;
特提斯;
盆山转换;
前陆盆地;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1.03.028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滇西地区以昌宁 -孟连缝合带为古特提斯主洋闭合的位置。晚古生代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经历了一次盆转山和山控盆演变序列的全过程 ,可大致划分为 4个发展阶段 :(1)洋盆扩张阶段 (D- C2 )。古特提斯洋西侧的保山地块属冈瓦纳古陆的东缘 ,为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 ;东侧的思茅地块属扬子地块的西缘部分 ,为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 (2 )洋-陆汇聚阶段 (C3- P2 )。昌宁 -孟连洋向东俯冲消减 ,思茅地区转化为弧后扩张盆地 ;墨江一带形成弧后扩张洋盆 ,思茅地块从扬子西缘分离。 (3)弧 -陆碰撞阶段 (T1 - T3)。古特提斯主洋及分支洋盆相继关闭 ,全区发生大规模的造山升隆 ,前期的盆转山过程转入山控盆阶段 ,在哀牢山两侧分别形成了受造山作用控制的兰坪 -思茅弧后前陆盆地和楚雄周缘前陆盆地。(4)陆 -陆碰撞阶段 (J1 - K) ,滇西前陆盆地向陆内拗陷盆地转变 ,造山带的控盆作用结束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5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