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排子地区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控砂机制

被引:62
作者
邢凤存 [1 ]
陆永潮 [2 ]
刘传虎 [3 ]
向奎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新疆石油勘探开发分公司
关键词
控砂机制; 古地貌;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剥蚀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层序低位体系域、古近系层序低位体系域及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层序湖扩体系域的底界面同沉积期古地貌。并分析了3个时期古地貌特征及其对下切谷砂砾岩体、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及滩坝砂体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个时期地貌控砂模式,认为吐谷鲁层序低位期具隆起区供砂,低隆起区和"梁"分砂,沟谷输砂,凹陷聚砂的特点;古近系层序低位期古地貌控砂机制与吐谷鲁层序低位期的相似,但沟谷输砂特点不明显;沙湾组层序湖扩期具坡折带控砂和低隆起区控砂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3+106 +1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南海北部陆坡古地貌特征与13.8Ma以来珠江深水扇 [J].
柳保军 ;
袁立忠 ;
申俊 ;
连世勇 ;
何敏 ;
庞雄 ;
舒誉 ;
彭大钧 .
沉积学报, 2006, (04) :476-482
[2]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早中期甘陕古河的演化变迁 [J].
赵俊兴 ;
陈洪德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2) :152-158
[3]   构造转换带精细研究及非构造油气藏勘探 [J].
王风华 ;
李荣权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2) :178-180
[4]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古地貌——坡折带特征及对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 [J].
刘豪 ;
王英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3) :297-304
[5]   河流相地层相分异与沉积物体积分配规律 [J].
李宏伟 ;
袁士义 ;
朱怡翔 ;
田昌炳 ;
范军侠 ;
闫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3) :356-360
[6]   东营凹陷弧形断裂坡折带系统及其对低位域砂体的控制 [J].
任建业 ;
张青林 ;
陆永潮 .
沉积学报, 2004, (04) :628-635
[7]   古地貌分析在渤海古近系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徐长贵 ;
赖维成 ;
薛永安 ;
于水 ;
程建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53-56
[8]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吴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藏 [J].
宋凯 ;
吕剑文 ;
凌升阶 ;
王宏科 .
古地理学报, 2003, (04) :497-507
[9]   断陷湖盆断裂、古地貌及物源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孤北洼陷沙三段为例 [J].
张建林 ;
林畅松 ;
郑和荣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4) :24-27+4
[10]   古地貌对陆相裂谷盆地层序充填特征的控制——以渤中凹陷西斜坡区下第三系为例 [J].
邓宏文 ;
王红亮 ;
王敦则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4) :293-29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