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立海面石油烃风化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7
作者
:
徐恒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徐恒振
周传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周传光
机构
:
[1]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来源
:
海洋学报(中文版)
|
1991年
/ 01期
关键词
:
灰色系统理论;
重柴油;
原油;
任丘;
灰色理论;
石油;
石油烃;
回归法;
原始数列;
海面;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以n-C17/n-C20、Pr/n-C20、n-C18/n-C20、Ph/n-C20为指标,用最大矩阵元模糊聚类法探讨了风化一个月的任丘原油和30#重柴油与其他常见的7种油间的油种鉴别问题,确定了4种石油烃为表征油种的风化指标,并对其风化指标建立了灰色风化模式GM(1,1)。研究结果表明,GM(1,1)风化模式的精度优于指数回归法,可用于一个月内的海面石油烃风化的预测。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毛细管色谱技术在鉴别海面溢油源中的应用
[J].
马永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马永安
;
李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李洪
;
徐恒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徐恒振
;
周传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周传光
.
海洋环境科学,
1988,
(03)
:82
-89
[2]
克拉玛依原油的生物降解作用
[J].
杨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斌
;
杨坚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坚强
.
地球化学,
1988,
(02)
:99
-108
[3]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及防治技术展望
[J].
万邦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万邦和
.
海洋环境科学 ,
1988,
(02)
:28
-35
[4]
河口港湾海水中石油烃的自然风化模式
[J].
张珞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张珞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隆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瑜端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8,
(01)
:117
-121
[5]
GC-FTD鉴别海上溢油及其模糊聚类分析
[J].
徐恒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普所
徐恒振
;
周传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普所
周传光
;
李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普所
李洪
.
海洋环境科学,
1987,
(04)
:67
-76
[6]
日本海洋溢油迁移与转化研究概况 (Ⅰ)海洋溢油初期阶段的变化
[J].
于占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大连
于占国
.
海洋环境科学,
1987,
(04)
:53
-57
[7]
海洋环境中石油的光化学氧化
[J].
徐学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大连
徐学仁
.
海洋环境科学,
1987,
(04)
:58
-66
[8]
石油的海洋地球化学行为
[J].
张珞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张珞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瑜端
.
海洋环境科学,
1986,
(02)
:53
-61
[9]
海面石油风化过程的研究进展
[J].
杨庆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杨庆霄
.
海洋环境科学,
1984,
(04)
:85
-99
[10]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邓聚龙著, 1987
←
1
2
→
共 11 条
[1]
毛细管色谱技术在鉴别海面溢油源中的应用
[J].
马永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马永安
;
李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李洪
;
徐恒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徐恒振
;
周传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周传光
.
海洋环境科学,
1988,
(03)
:82
-89
[2]
克拉玛依原油的生物降解作用
[J].
杨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斌
;
杨坚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坚强
.
地球化学,
1988,
(02)
:99
-108
[3]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及防治技术展望
[J].
万邦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万邦和
.
海洋环境科学 ,
1988,
(02)
:28
-35
[4]
河口港湾海水中石油烃的自然风化模式
[J].
张珞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张珞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隆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瑜端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8,
(01)
:117
-121
[5]
GC-FTD鉴别海上溢油及其模糊聚类分析
[J].
徐恒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普所
徐恒振
;
周传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普所
周传光
;
李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普所
李洪
.
海洋环境科学,
1987,
(04)
:67
-76
[6]
日本海洋溢油迁移与转化研究概况 (Ⅰ)海洋溢油初期阶段的变化
[J].
于占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大连
于占国
.
海洋环境科学,
1987,
(04)
:53
-57
[7]
海洋环境中石油的光化学氧化
[J].
徐学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大连
徐学仁
.
海洋环境科学,
1987,
(04)
:58
-66
[8]
石油的海洋地球化学行为
[J].
张珞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张珞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瑜端
.
海洋环境科学,
1986,
(02)
:53
-61
[9]
海面石油风化过程的研究进展
[J].
杨庆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杨庆霄
.
海洋环境科学,
1984,
(04)
:85
-99
[10]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邓聚龙著, 1987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