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漓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11
作者:
代俊峰
[1
,2
,3
,4
]
全秋慧
[3
]
方荣杰
[3
,4
]
曾鸿鹄
[3
,4
]
张红艳
[3
]
徐勤学
[3
,4
]
杨利超
[1
,2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3]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4] 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来源: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径流分割法;
降雨量差值法;
径流量差值法;
漓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采用径流分割法(丰枯径流差值法)、降雨量差值法和径流量差值法,基于2005—2014年各月水文和水质数据,进行漓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径流分割法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精度最高,丰枯水期污染物负荷差值和流量差值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在0.88以上;基于径流分割法的污染物总负荷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在0.91以上,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结果接近。与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相比,不同方法计算的总磷非点源污染比例呈现较强的稳定性。径流分割法的计算结果显示,2005—2014年高锰酸盐指数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0,氨氮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3,总磷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4,说明非点源污染对漓江流域上游水质的贡献率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