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中张八岭地区构造地层序列的建立与主要特征

被引:6
作者
吴跃东
侯明金
汤加富
机构
[1]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2]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安徽合肥
[3] 安徽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4] 安徽合肥
关键词
为造地层序列; 西冷(岩)组; 北将军(岩)组; 张八岭地区; 安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3 [元古代(界)];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对张八岭地区10幅1/5万地质填图资料分析与对关键地区的构造解剖,采用了构造地层学思路与方法,重新厘定了全区由多期变形所形成的构造型式及其制约的构造地层序列。在此基础上对西冷组的层序进行了重新划分,厘定了与周岗组的接触界面性质,讨论了原北将军组的构造属性及可能的时代归属。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安徽张八岭蓝片岩带的矿物分带 [J].
荆延仁 ;
汤加富 ;
高天山 ;
侯明金 .
中国区域地质, 1996, (04) :3-8
[2]   构造地层学的研究与应用 [J].
汤加富 .
中国区域地质, 1996, (02) :97-107
[3]   安徽大别山—张八岭地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J].
汤加富,荆延仁,侯明金,高天山,周存亭,孙先如 .
中国区域地质, 1996, (01) :1-3+14+5-8
[4]   张八岭岩群的地质特征及其划分建议 [J].
张德宝 ;
郭坤一 ;
董茂兴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5, (04) :1-16
[5]   皖东张八岭、珠龙地区西冷岩组微古植物群初步研究 [J].
汪迎平 ;
阎永奎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5, (04) :75-92
[6]   安徽大别山─张八岭地区新的构造格局与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 [J].
汤加富,荆延仁,侯明金,高天山,周存亭,孙先如 .
安徽地质, 1995, (03) :1-12
[7]   木兰山—张八岭蓝片岩带岩石学和岩石化学 [J].
桑隆康 .
地球科学, 1991, (04) :361-368
[8]   皖东张八岭细碧角斑岩系若干特征 [J].
李应运 ;
桑宝梁 ;
郑进发 .
地质论评, 1980, (05) :397-404
[9]  
安徽前寒武纪高压变质带[M]. 地质出版社 , 荆延仁等编著, 1991
[10]  
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房立民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