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F2分离群体育性分布的多态性

被引:20
作者
薛光行,邓景扬,赵建宗,陈平,申岳正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雄性不育;光周期敏感;遗传;单峰连续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1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笔者考察了光敏不育晚熟粳稻与北方早粳杂交F2群体的个体育性频率分布,共考察了可在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抽穗的6个群体。直观方柱图可见均为偏态连续分布,双峰型:过渡型:单峰型=3:1:2.只有半数群体呈双峰分布型,而且它们的峰(或谷)值所在区间自交结实率小于10%(尤其是自交完全不结实)个体的频率亦不相同。当然,在其它分布类型的群体间这类个体的频率也不相同,而且数值更小。利用Kruskal-Wallis法,成对比较这些群体,尤其是自交结实率在0-40%区间的子群体,检验结果表明,来源于同母异父组合的群体分布是不同的。即使同为双峰或单峰型,其间也有显著的差异。考察F3世代株系群的结果证明,单峰分布型的群体象双峰型群体一样,分离出不育基因纯合体。据F3世代不育株系的数目可推测,这类F2个体约有4%。它们并不都集中在低值区间;有不少存在于自交结实率大于40%的中、高值区间。另一方面,双峰分布型群体中的低值个体只有约50%形成F3不育株系。笔者推测,F2世代表现型值除取决于不育主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外,还受亲本育性基因组成及状态的深刻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 [J].
盛孝邦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2, (01) :18-28
[2]   光敏感雄性不育性状由强感光型向弱感光型粳稻的转育研究 [J].
薛光行 ;
赵建宗 ;
陈平 ;
申岳正 ;
邓景扬 .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03) :37-42
[3]   对光周期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的初步研究——修饰基因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后代表现型值的影响 [J].
薛光行 ;
邓景扬 .
遗传学报, 1991, (01) :59-66
[4]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J].
雷建勋 ;
李泽炳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0, (04) :420-428
[5]   农垦58S型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的遗传分析 [J].
梅国志 ;
汪向明 ;
王明全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0, (04) :400-406
[6]   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J].
靳德明 ;
雷建勋 ;
李泽炳 .
作物杂志, 1988, (03) :8-10
[7]   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J].
石明松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2)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