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大豆间作对盆栽土壤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影响

被引:40
作者
滕维超
刘少轩
曹福亮
汪贵斌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油茶; 大豆;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微生物;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3.02.006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S794.4 [油茶];
学科分类号
0901 ; 0829 ; 0907 ;
摘要
应用盆栽试验方法,采用取代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油茶大豆间作比例的盆栽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合理间作比例能明显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相对于单作油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间作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单作油茶模式。间作的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多于单作油茶模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显著正相关。试验得出结论,盆栽油茶大豆2∶2比例为最佳间作比例。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保山油茶种质资源及其主要种实经济性状 [J].
黄佳聪 ;
尹五元 ;
任华东 ;
李悦 ;
万晓军 ;
辛成莲 ;
熊建 ;
段明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 (09) :14-18
[2]   香蕉间作模式和香蕉茎秆堆沤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匡石滋 ;
田世尧 ;
李春雨 ;
易干军 ;
彭群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03) :617-621
[3]   pH变化对酸性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王涵 ;
王果 ;
黄颖颖 ;
陈璟 ;
陈妹妹 .
生态环境, 2008, 17 (06) :2401-2406
[4]   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 [J].
刘广才 ;
杨祁峰 ;
李隆 ;
孙建好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2) :477-484
[5]   玉米线辣椒套作对线辣椒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J].
徐强 ;
程智慧 ;
孟焕文 ;
张昱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3) :94-99
[6]   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附视频 [J].
刘均霞 ;
陆引罡 ;
远红伟 ;
焦学梅 ;
崔保伟 .
贵州农业科学, 2007, (02) :60-61+64
[7]   花椒叶浸提液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吕可 ;
潘开文 ;
王进闯 ;
万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649-1654
[8]   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J].
陆雅海 ;
张福锁 .
土壤, 2006, (02) :113-121
[9]   间甲酚及施磷对小麦间作蚕豆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J].
柴强 ;
黄高宝 ;
黄鹏 ;
张恩和 .
生态学报, 2006, (02) :383-390
[10]   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J].
柴强 ;
黄鹏 ;
黄高宝 .
草业学报, 2005, (05) :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