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的敏捷教育建模及实践应用

被引:22
作者
郑勤华
郭利明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 教育建模; 教育模型; DMT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将教育理论模型转为可操作的数据模型是智能技术支持教与学变革的关键。多场景、多维度的教育教学要素主体的可测度问题是破解教育建模问题的重心,其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共同决定了人机协同是教育建模的必然之路。人机协同的教育建模是一个敏捷的教育建模流程,是充分整合领域专家智慧与机器智能优势以构建教育模型的过程,重点在于将教育建模所需要的多方主体力量进行归一化统整,形成合力。其流程大致可以分为梳理建模目标、确定教育目标类型、选取指标或特征提取、调节参数、训练与建模、数据科学验证、真实教育场景可用性验证7个阶段。然而,以敏捷教育建模理念为指导,进而输出教育模型服务的过程中,还需解决连接领域专家和技术专家知识的"中间件"问题。鉴于此种思路,人机增强智能支持下的敏捷教育建模平台DMTS应运而生,旨在结合专家的领域知识、经验、理论和机器的数据、算法、算力优势,快速构建能真正理解教育场景的可解释教育模型,为微观个体学习、中观学校管理以及宏观区域教育治理提供科学且可操作的模型服务。实践表明,整合领域专家和机器学习的教育建模支撑技术体系,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搭建教育建模的生产系统,从而为我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层次应用提供支持和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新时代教育规划的形势、挑战与任务 [J].
薛二勇 ;
李健 .
中国教育学刊, 2021, (03) :19-24
[2]   人机协同化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社会智能三维模型的分析 [J].
蔡连玉 ;
刘家玲 ;
周跃良 .
开放教育研究, 2021, 27 (01) :24-31
[3]   数据驱动的精准化学习评价机制与方法 [J].
黄涛 ;
赵媛 ;
耿晶 ;
王涵 ;
张浩 ;
杨华利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1, 33 (01) :3-12
[4]   学校评价结果解释模型的建构 [J].
王薇 ;
张鑫 .
中国考试, 2021, (01) :89-94
[5]   教育人工智能(eAI):人本人工智能的新范式 [J].
祝智庭 ;
韩中美 ;
黄昌勤 .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 (01) :5-15
[6]   论教育作为一种工程性实践 [J].
杨开城 ;
陈洁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 32 (06) :3-8+51
[7]   面向多维关联的社会认知网络分析——协作学习交互研究的新进展 [J].
马志强 ;
管秀 .
远程教育杂志, 2020, 38 (06) :96-103
[8]   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分析 [J].
孙众 ;
吕恺悦 ;
骆力明 ;
陈美玲 ;
许林 ;
施智平 .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10) :15-23
[9]   智能增强时代推进新一轮学习革命——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教授 [J].
沈阳 ;
田浩 ;
黄云平 .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 (08) :5-10
[10]   基于模型的教育大数据应用框架设计 [J].
王怀波 ;
李冀红 ;
孙洪涛 ;
徐鹏飞 .
现代教育技术, 2020, 30 (06)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