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北缘化德群中碎屑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67
作者
胡波 [1 ,2 ]
翟明国 [1 ,2 ]
郭敬辉 [1 ,2 ]
彭澎 [1 ,2 ]
刘富 [1 ,2 ]
刘爽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化德群; 碎屑锆石; U-Pb年龄; 华北克拉通; 大陆边缘裂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化德群出露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部,紧邻中亚造山带南缘,呈近东西向展布。在它的西边是早-中元古代的白云鄂博裂谷和渣尔泰—狼山裂谷,东南面是由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组成的早-新元古代的燕辽裂陷槽,南边分布着1.9~1.8Ga麻粒岩相变质的丰镇群(孔兹岩系),北边出露有代表中亚造山带的古生代岩石。化德群由一套浅变质和未变质的沉积岩组成,无火山岩夹层。地层序列包含多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自下而上为含砾砂岩、砂岩、碳酸盐岩和泥质岩。岩石组合反映了从河流—滨海—浅海相的沉积环境。化德群的地层序列可以和白云鄂博群及渣尔泰群相对比。本文对化德群四个变质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定,年龄主要集中在1800±50Ma和1850±50Ma,另外还有~2500Ma和~2000Ma的次要峰值。化德群底部变质含砾云母长石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的最小谐和年龄是1758±7Ma,限定了化德群沉积时代的下限。碎屑锆石的CL图像显示,1800±50Ma和1850±50Ma的锆石主要是变质成因,少量岩浆成因,说明化德群的源区主要是古元古代的变质岩,少量岩浆岩。~2500Ma和~2000Ma的碎屑锆石代表了更为古老的源区。碎屑锆石的U-Pb年龄限制了化德群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年龄峰值对应华北克拉通的重要构造热事件,而无与中亚造山带地质事件相关的年龄信息。沉积组合特征表明化德群属于稳定的浅水一半深水沉积盆地。化德盆地、渣尔泰—狼山盆地和白云鄂博盆地共同构成华北克拉通北缘的被动陆缘裂谷系,该裂谷系的形成可能与燕辽及熊耳裂陷槽的打开是同时期的。因此,华北克拉通的北界应该置于化德群出露区域以北。基于锆石特征的详细分析及对比,我们认为化德群以南的孔兹岩系可能是化德群的主要源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21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1]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事件 [J].
翟明国 ;
彭澎 .
岩石学报, 2007, (11) :2665-2682
[2]   冀北红旗营子杂岩的锆石、独居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J].
刘树文 ;
吕勇军 ;
凤永刚 ;
柳小明 ;
闫全人 ;
张臣 ;
田伟 .
地质通报, 2007, (09) :1086-1100
[3]   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裂解过程中的火山活动及其示踪意义 [J].
彭润民 ;
翟裕生 ;
韩雪峰 ;
王志刚 ;
王建平 ;
刘家军 .
岩石学报, 2007, (05) :1007-1017
[4]   乌拉山-集宁孔兹岩锆石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LA-ICP-MS)年龄——孔兹岩沉积时限的年代学研究 [J].
吴昌华 ;
孙敏 ;
李惠民 ;
赵国春 ;
夏小平 .
岩石学报, 2006, (11) :2639-2654
[5]   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Fe矿区碳酸岩墙的侵位年龄——兼答Le Bas博士的质疑 [J].
范宏瑞 ;
胡芳芳 ;
陈福坤 ;
杨奎锋 ;
王凯怡 .
岩石学报, 2006, (02) :519-520
[6]   化德群的重新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李承东 ;
郑建民 ;
张英利 ;
张凯 ;
花艳秋 .
中国地质, 2005, (03) :353-362
[7]   华北克拉通2.1~1.7Ga地质事件群的分解和构造意义探讨 [J].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4, (06) :42-53
[8]   冀北康保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化德群时代探讨 [J].
郑建民 ;
刘永顺 ;
陈英富 ;
高雄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4, (01) :13-17
[9]   华北陆块南缘熊耳群形成时代讨论 [J].
赵太平 ;
周美夫 ;
金成伟 ;
关鸿 ;
李惠民 .
地质科学, 2001, (03) :326-334
[10]   鞍山东山风景区3.8~2.5Ga古老岩带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J].
万渝生 ;
宋彪 ;
刘敦一 ;
李惠民 ;
杨淳 ;
张巧大 ;
杨崇辉 ;
耿元生 ;
沈其韩 .
地质学报, 2001, (03) :36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