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注入技术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16
作者
辛庆国 [1 ]
刘录祥 [1 ]
于元杰 [2 ]
郭会君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农业核技术与航天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育种; 离子注入; 诱变机理; 生物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离子注入是一种新的诱变技术,已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离子注入引起变异的诱变机理及由此引起的生物体在生理生化、细胞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离子注入技术在小麦新品种选育、新种质创造以及介导外源基因导入等方面的应用做了分析,并对离子注入改良小麦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354 / 35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核反应诱变小麦的生物效应与机理研究[A]. 刘录祥,赵林姝,王晶,杨俊城,郑企成.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03
[12]  
Sequence analysis of lacZ - mutations induced by ion beam irradiation in double-stranded M13mp18DNA[J] . Jianbo Yang,Lijun Wu,Li Li,Jiadao Wu,Zengliang Yu,Zhihong Xu.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Life Sciences . 1997 (1)
[13]   离子注入对小麦当代形态生理影响的初步研究 [J].
王卫东 ;
王燕 ;
王雪青 ;
秦广雍 ;
霍裕平 .
激光生物学报, 2003, (05) :360-363
[14]   低能离子束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J].
左方梅 ;
翟衡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451-454
[15]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J].
杨赞林 ;
甘斌杰 ;
余增亮 .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05) :639-641+648
[16]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后代的蛋白质变异性分析 [J].
姬生栋 ;
李吉学 ;
徐存拴 ;
秦广雍 ;
霍裕平 ;
赵宗武 ;
马华平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3) :18-21
[17]   不同离子辐照对离体质粒DNA损伤与转化活性的影响 [J].
程备久 ;
朱苏文 ;
李培金 ;
董琼珠 .
激光生物学报, 2001, (01) :40-43
[18]   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应用研究 [J].
虞龙 ;
余增亮 .
中国兽药杂志, 2001, (01) :55-59
[19]   7Li离子束注入小麦籽粒的径迹的研究 [J].
杨俊诚 ;
于伟翔 ;
刘录祥 ;
潘伟 ;
王晶 ;
赵林姝 ;
陈景坚 ;
朱永懿 ;
郑企成 ;
赵文荣 ;
白希祥 .
同位素, 2000, (04) :215-218
[20]   低能重离子束注入小麦种子诱导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畸变的研究 [J].
顾月华 ;
王圣兵 ;
罗建平 ;
陈为钧 .
核技术, 2000, (08) :587-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