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兰坪盆地白秧坪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21
作者
薛伟 [1 ]
薛春纪 [1 ]
池国祥 [2 ]
石海岗 [1 ]
高炳宇 [1 ]
杨寿发 [3 ]
机构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里贾纳大学地质系
[3] 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白秧坪多金属矿床; 云南兰坪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白秧坪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北部,是著名三江成矿带内新近发现的重要矿床之一。碳酸盐矿物染色法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表明白秧坪多金属矿床成矿期早阶段共生组合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白云石+石英±含Ag矿物±含Cu矿物,方解石主要为成矿期晚阶段产物。闪锌矿及与其共生脉石矿物(白云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多呈米粒状、椭圆状、负晶形以及不规则状,以孤立产出的原生包裹体为主。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H2O-NaCl-CaCl2流体体系,盐度峰值范围为22.00%~25.00%NaCleqv,成矿温度多数集中在110.0~180.0℃之间,密度大于1.00g.cm-3。该矿床属于低温、高盐度、中等密度热液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压力介于28.02~70.64MPa之间,成矿深度范围在1.04~2.62km,形成深度较浅。成矿流体始终处于相对还原环境,金属离子和还原硫可能共存于同一流体系统,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发生沉淀而形成矿床。结合矿床产出背景、矿质来源、控矿构造等因素,白秧坪多金属矿床具有密西西比河谷型(MVT)成矿流体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773 / 178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流体包裹体在矿床研究中的作用 [J].
池国祥 ;
赖健清 .
矿床地质, 2009, 28 (06) :850-855
[2]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侏罗系铀矿化与有机质的某些关联 [J].
薛伟 ;
薛春纪 ;
涂其军 ;
康明 ;
高亚龙 .
地质论评, 2009, 55 (03) :361-369
[3]   流体包裹体组合对测温数据有效性的制约及数据表达方法 [J].
池国祥 ;
卢焕章 .
岩石学报, 2008, 24 (09) :1945-1953
[4]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Pb-Zn-Ag-Cu矿床新类型:成矿基本特征与构造控矿模型[J]. 侯增谦,宋玉财,李政,王召林,杨志明,杨竹森,刘英超,田世洪,何龙清,陈开旭,王富春,赵呈祥,薛万文,鲁海峰.矿床地质. 2008(02)
[5]   四川甘洛赤普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初步探讨 [J].
张长青 ;
毛景文 ;
余金杰 ;
李厚民 .
岩石学报, 2007, (10) :2541-2552
[6]   利用H2O-Nacl-CaCl2体系水盐化合物和冰的融化温度计算NaCl/(Nacl+CaCl2)比值和盐度的方程 [J].
GuoXiang CHI Pei NI Department of GeologyUniversity of Regina Wascana ParkwayReginaSaskatchewanCanada SS A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Institute of Geofluid Research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China .
岩石学报, 2007, (01) :33-37
[7]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J].
陈衍景 .
中国地质, 2006, 33 (06) :1181-1196
[8]   云南兰坪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集区矿石中石英的Ar-Ar年龄 [J].
何明勤 ;
刘家军 ;
李朝阳 ;
李志明 ;
刘玉平 ;
杨爱平 ;
桑海清 .
地质科学, 2006, (04) :688-693
[9]   论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矿床成因的氦氩同位素证据 [J].
范世家 ;
王安建 ;
刘汉斌 ;
修群业 ;
曹殿华 ;
李瑞萍 ;
高辉 ;
陈其慎 .
地质论评, 2006, (05) :628-635
[10]   兰坪—思茅盆地原型的性质及演化 [J].
廖宗廷 ;
陈跃昆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1) :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