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矮败小麦群体连续选择早代的遗传分析
被引:7
作者:

梁荣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郭平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张金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蔡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来源: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矮败小麦群体,连续选择,遗传分析;
D O I:
10.19789/j.1004-9398.1998.01.014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单株产量为育种目标,采用含未选对照系统的二向选择方案,针对由不同亲本构建的“矮败”小麦群体DNS3,就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小穗密度四个主要性状各自进行了三轮选择.结果表明,小穗密度选密、株高选矮的效果最佳,三轮平均进展分别是672%、602%,且其选择响应第1轮最大;穗粒数、千粒重的选择效果不理想.利用矮败小麦连续选择可克服株高升高的趋势,选择使群体的平均数向量位置迁移、群体内植株的分布频率改变.四个选择性状向下选择的变异系数呈现增加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小麦群体连续选择效应的综合分析
[J].
郭平仲,赵银荣,张金栋,蔡民华,余蓓珍,曹绛雯,高虹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74-78

郭平仲,赵银荣,张金栋,蔡民华,余蓓珍,曹绛雯,高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2]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
[J].
刘秉华,杨丽
.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05)
:17-21

刘秉华,杨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3]
利用小麦Tal基因进行株粒重、株穗数和株高群体改良的研究
[J].
孙芳华
;
陈新民
;
曾启明
.
作物学报,
1994, (03)
:282-28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新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中农艺性状表型选择对群体改良的效应
[J].
杨竹平
;
吴兆苏
;
俞世蓉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2)
:18-22

杨竹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吴兆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小麦轮回选择的程序和方法
[J].
刘秉华
.
麦类作物学报,
1993, (03)
:36-39+30

刘秉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6]
小麦轮回选择的基本环节
[J].
刘秉华
.
麦类作物学报,
1993, (02)
:35-38

刘秉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
[7]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建拓研究——抗源库群体改良效果初报
[J].
蒋国樑
;
吴兆苏
;
陈兆夏
;
黄德崇
;
肖庆璞
;
陈怀谷
;
朱涵
;
方毅敏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2, (06)
:30-37

蒋国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吴兆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陈兆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黄德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肖庆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陈怀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朱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方毅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8]
表型轮回选择和混合选择改良小麦群体效应的研究
[J].
杨竹平
;
吴兆苏
.
作物学报,
1992, (01)
:50-60

杨竹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上海农科院

吴兆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上海农科院
[9]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改良效应
[J].
王新望
;
张汝斌
;
范濂
.
华北农学报,
1991, (03)
:7-12

王新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张汝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范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10]
太谷核不育小麦应用研究——两种轮回选择方案对小麦群体改良的效应
[J].
王振富
;
双志福
;
张瑞仙
.
华北农学报,
1991, (02)
:1-6

王振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双志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张瑞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