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刑事诉讼法》之刑事和解程序

被引:9
作者
蒋志如 [1 ]
夏川 [2 ]
机构
[1]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和解程序; 刑事和解;
D O I
10.16059/j.cnki.cn43-1008/c.2012.08.063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和解程序有三个条文。通过梳理关于刑事和解程序的已有司法实践和讨论,可以描绘一幅当下刑事诉讼法对其的吸收和抛弃的全景图;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条文的具体内容,新《刑事诉讼法》在刑事和解程序中取得的成就和缺陷则凸现出来,为将来的司法实践、学术讨论提供了互动的新机会。在将来互动中,关于刑事和解程序的规则将不断完善、司法权威也不断提高,当事人权利也将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235 / 23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绅士[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费孝通著, 2006
[2]  
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陈彬, 2009
[3]  
刑事和解与程序分流[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卞建林, 2010
[4]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张力问题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蒋志如, 2012
[5]   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 [J].
向朝阳 ;
马静华 .
中国法学, 2003, (06) :112-123
[6]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6, (05) :15-30
[8]   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 [J].
卞建林 ;
封利强 .
政法论坛, 2008, (06) :3-21
[9]   论刑事和解视野中的犯罪客体价值——对误入歧途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批判 [J].
于志刚 .
现代法学, 2009, (01) :95-112
[10]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基于中国实践的考察和分析 [J].
苏镜祥 ;
马静华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3) :1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