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桑达地区第四纪植硅体组合特征

被引:5
作者
陈陵康 [1 ]
郭建秋 [2 ]
顾延生 [3 ]
陈海霞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4] 不详
关键词
西藏拉萨; 植硅体; 组合带; 古环境;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8.03.004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测制西藏拉萨桑达乡第四系剖面,系统采集并分析植硅体样品,根据植硅体的形态分类及组合、温暖指数等特征,划分为5个植硅体组合带:Ⅰ为齿型-平滑棒型、石屑型、网脊块状,反映气温温凉;Ⅱ为长方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气候转暖;Ⅲ为长方型、齿型-平滑棒型组合带,气候干旱;Ⅳ为长方型-亚铃型、齿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气候温暖潮湿;Ⅴ为齿型、帽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石屑组合带,显示气候寒冷。探讨拉萨桑达地区第四纪古植被、古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02 / 4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东北地区泥炭表土中植硅体的形态特征 [J].
张新荣 ;
胡克 ;
王东坡 .
地理科学, 2007, (06) :831-836
[2]   中全新世7~6ka东亚季风气候的高分辨率石笋记录 [J].
李明霞 ;
汪永进 ;
邱庆伦 .
地理科学, 2007, (04) :519-524
[3]   中国中世纪暖期气候研究综述 [J].
高建慧 ;
刘健 ;
王苏民 .
地理科学, 2006, (03) :376-383
[4]   中国2kaBP前后的气候及其影响 [J].
王顺兵 ;
葛全胜 ;
郑景云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2) :123-131
[5]   全球气候变化综述 [J].
金玮 ;
王成善 ;
崔杰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01) :107-109+96
[6]   青藏高原第四纪泛湖期与古气候 [J].
郑绵平 ;
袁鹤然 ;
赵希涛 ;
刘喜方 .
地质学报, 2006, (02) :169-180
[7]   末次盛冰期以来西藏东南部的气候变化——西藏东南部的花粉记录 [J].
唐领余 ;
沈才明 ;
廖淦标 ;
于世永 ;
李春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5) :436-442
[8]   西藏新生代秋乌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J].
李建国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4, (02) :216-221
[9]   “植硅体”含义和禾本科植硅体的分类 [J].
吕厚远 ;
贾继伟 ;
王伟铭 ;
王永吉 ;
廖淦标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2, (04) :389-396
[10]   植硅石研究在考古及古环境解释中的应用 [J].
张玉兰 ;
张敏斌 ;
华棣 .
上海地质, 2002, (01)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