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北郊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26
作者
赵辉 [1 ]
郑有飞 [1 ,2 ,3 ]
徐静馨 [3 ]
孙健 [4 ]
吴佳敏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4] 上海市闵行区气象局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南京; 臭氧; 变化特征; 光化学; 大气污染;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16.02.003
中图分类号
X515 [光化学烟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南京市北郊2014年7月11日至2014年9月10日近地面O3浓度的连续观测数据,结合相应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近地面O3浓度的逐日变化、日变化以及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同时对青奥会时段以及非青奥会时段O3浓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探讨了O3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整个观测期间O3浓度日均值为75.55μg/m3,青奥会时段日均值为66.47μg/m3,非青奥会时段为79.74μg/m3,随着青奥会的临近,O3浓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 O3浓度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型的特点,夜间变化平缓,白天变化剧烈。3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阴天、雨天的O3浓度的日均值分别为102.23、63.66、63.86μg/m3,日变化最强烈的是晴天,阴天和雨天日变化较为平缓。4O3浓度的日均值出现的频率主要集中在40~80μg/m3之间,占总日数的59.02%。5太阳辐射强度、相对湿度、气温、风向、风速影响O3浓度的变化,其中O3浓度与气温及太阳辐射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新疆库尔勒市近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刘新春 ;
钟玉婷 ;
何清 ;
杨兴华 ;
霍文 ;
艾力买买提明 .
干旱区研究 , 2014, (04) :596-603
[2]   珠江三角洲大气气溶胶对地面臭氧变化的影响 [J].
邓雪娇 ;
周秀骥 ;
吴兑 ;
铁学熙 ;
谭浩波 ;
李菲 ;
毕雪岩 ;
邓涛 ;
蒋德海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1) :93-102
[3]   远距离输送作用对南京大气污染的影响 [J].
刘世玺 ;
安俊琳 ;
朱彬 ;
王东东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11) :2629-2635
[4]   中国地区臭氧前体物对地面臭氧的影响 [J].
漏嗣佳 ;
朱彬 ;
廖宏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4) :451-459
[5]   南京北郊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 [J].
安俊琳 ;
杭一纤 ;
朱彬 ;
王东东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6) :1383-1386
[6]  
天气型对北京地区近地面臭氧的影响[J]. 唐贵谦,李昕,王效科,辛金元,胡波,王莉莉,任玉芬,王跃思.环境科学. 2010(03)
[7]   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J].
郑有飞 ;
胡程达 ;
吴荣军 ;
赵泽 ;
刘宏举 ;
石春红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847-856
[8]   浅析近地面层臭氧浓度与气温的关系 [J].
吴有恒 ;
倪雷 .
贵州气象, 2009, 33 (06) :18-19
[9]   南京近郊主要大气污染物的观测分析研究 [J].
沈毅 ;
王体健 ;
韩永 ;
谢旻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6) :746-756
[10]   杭州市区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及气象要素影响 [J].
洪盛茂 ;
焦荔 ;
何曦 ;
周春雨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05) :602-611